新浪财经 2025-02-12 11:34 2.0w阅读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核心观点:华熙生物似乎仍然在经历管理变革阵痛,业绩持续下滑。为何公司经历管理变革业绩并未好转,反而越来越差?一方面,公司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壁垒似乎容易被竞品打破;另一方面,公司人事动荡及公司董事长等对认知偏见,叠加相关渠道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这又是否又进一步加剧公司经营压力?
华熙生物业绩再次爆雷,利润大幅缩水超七成。
1月24日,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在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6亿元到1.75亿元,将同比减少70.47%到75.36%。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8000万元到1.09亿元,同比减少77.78%到83.69%。
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近年也遭遇股价与业绩“双杀”。一方面,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利润持续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公司市值自高点缩水超八成。
管理变革成绩差?业绩持续萎靡
据悉,华熙生物从透明质酸原料起家,逐渐拓展业务,形成了生物活性物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 “四轮驱动” 的业务布局,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主要面向 2C 市场。需要指出的,目前功能性护肤品为公司主要基本盘。2023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37.5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61.84%。
然而,近年公司业绩却呈现出持续下滑态势,基本盘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持续萎靡。
财务数据整体表现上,2023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76 亿元,同比下降 4.45%,归母净利润为 5.93 亿元,同比下降 38.97%;2024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8.74亿元,同比减少8.21%;2024年业绩盈利大幅缩水八成左右。
功能护肤品上,2023 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37.57 亿元,同比下降 18.45%;2024年上半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营收 13.81 亿元,同比下降 29.7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2023年业绩承压之际,首次在23年财报提出管理变革。2023年,公司高速增长遇到压力,主要源于过去业务增长过快,导致内部组织管理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速度,组织管理有待提高,运营效率有待提升。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观,因此,在新的形势面前,公司主动摆脱过去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推动公司全面的管理变革。
在去年年中业绩交流会时,公司称,在变革过程中,公司重新定义了逾500项管理指标,包括80余个核心业务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To B业务、商机管理与转化、B2B的动销率和B2C的复购率等关键运营数据。公司进一步飙升,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指标如计划达成率、产能利用率和呆滞库存率也得到了优化。
事实又如何呢?我们仅从公司存货财务数据看,公司的存货周转水平攀升至近年历史最高,存货周转天数由2021年的196天上升至2023年的254天,2024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飙升至327天。截止三季报末,公司的存货高达13.15亿元。
华熙生物业绩为何暴跌?
对于基本盘下滑,公司称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情况持续,调整仍在进行中;与此同时,公司对应收账款、存货、商誉等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约 2.1 亿元。
这又是否属于公司业绩暴跌的深层次原因?为何公司经历管理变革业绩并未好转,反而越来越差?
首先,从行业因素看,公司基本盘业务功能性护肤品赛道行业集中度低角度,容易遭遇竞争对手蚕食。
根据前瞻研究院2023年研究报告显示,功能性护肤品市场集中度较低。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约464.3亿元,其中贝泰妮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为49.44亿元,占比10.65%,排名首位;华熙生物紧随其后,占比9.92%;巨子生物、上海家化和敷尔佳分别占比5.00%、4.25%和3.81%。此外,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也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其次,董事长等管理层的认知偏见是否不利于企业发展?
事实上,玻尿酸作为核心成分的竞争壁垒被削弱,重组胶原蛋白、肉毒素等新成分崛起,吸引消费者关注。例如,重组胶原蛋白因在抗衰和修复领域的优势,成为医美新风口,吸引了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企业入局。
以巨子生物旗下核心产品可复美为例,2021年10月,可复美推出如今热卖的大单品“胶原棒”,已经成为巨子生物旗下收入第一的品牌。据公开资料,2022年开始,可复美就像加满了燃料的火箭筒,先是超越了润百颜和夸迪,随后在2023年赶超敷尔佳,到了2024年上半年,可复美的营收已经接近薇诺娜。2024年上半年,可复美品牌收入达20.7亿元,占其集团总收入的81.5%。需要强调的是,可复美胶原棒已经成为其公司第一大明星单品,也是可复美崛起的重要推手。
在如此重要市场上,公司董事长似乎对胶原蛋白相关产品充满了“偏见”。在2023年4月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赵燕公开“炮轰”市场上的胶原蛋白产品,认为在护肤产品与食品领域并不能保证胶原蛋白的真正作用。“胶原蛋白在护肤品上用,那就是个概念,因为它吸收不了,它也不是在你皮肤里面形成保护膜。胶原蛋白分子量比较大,吃进去就变成肽和氨基酸,为了保证胶原蛋白真正的作用,应该在医疗器械方面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也选择入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2024年,华熙生物相继推出紧塑霜、Bloomcolla™ColIII-Y01多款重组胶原蛋白相关的护肤以及原料产品。
最后,公司的内部团队稳定性及渠道管理问题也备受市场关注。
在人事上,公司相关核心人员出现动荡。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2月底变更财务总监;同年4月份,原核心技术人员马守伟、核心技术人员王勇生均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时,公司副总经理刘爱华女士、原核心技术人员栾贻宏先生,均不再直接负责研发相关工作,因此公司不再认定两人为核心技术人员。
此外,公司用销售费用推高的营收备受市场诟病,大额销售费用侵蚀公司大部分利润。公司销售毛利率超75%以上,但是销售净利率却不足10%,大部分利润主要被公司销售费用吞噬。
2019-2022年,华熙生物销售费用从5.21亿元增至30.49亿元,占营收比重近50%,远超净利润增速。2024年虽有所下降(前三季度销售费用16.3亿元,占营收42.07%),但仍对净利率形成压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以C端为主的护肤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销售售中或售后环节等似乎频遭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其相关渠道管理水平或有待提升。
以下是华熙生物系列产品在黑猫投诉平台涉及被投诉的几大问题类别:
其一,公司产品质量问题。
有用户反馈称,使用其相关产品后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有消费者投诉使用润百颜、夸迪等品牌产品后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发红、发痒、红肿等。例如,有消费者在使用润百颜护肤产品后感觉脸部不适,发红发痒,甚至出现类似虫子的黑色异物;还有消费者在使用夸迪次抛精华产品后产生红肿等强烈不适的症状。
产品中有异物。消费者在购买的润百颜、夸迪等品牌产品中发现异物,如黑色异物、黄色不均匀异物等。如某消费者投诉夸迪面膜中间有空缺,且存在黑色异物;另一位消费者在夸迪产品面膜里发现黄色不均匀异物,但客服坚持产品无质量问题。
产品变色变质。消费者投诉夸迪的产品在保质期内发生变色变质的问题,涉及夸迪5D玻尿酸、蓝次抛正装及面膜等多款商品。
其二,客服服务问题。
客服态度差、响应时间长,即消费者反映在反馈问题后,华熙生物客服的态度不好,响应时间长,处理问题不及时。如一位消费者投诉客服不处理、处理不当,服务不到位、态度差。
售后处理不当,即消费者在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后,联系华熙生物客服进行售后处理,但品牌方拒绝赔偿或处理不当。例如,有消费者发现产品中有黑色异物,联系客服后品牌方拒绝赔偿;还有消费者要求夸迪退货退款并作出赔偿,但都被拒绝。
其三,虚假宣传问题。
如未尽告知义务,即消费者称夸迪旗舰店未尽告知义务,没有提示消费者其 “次抛精华产品” 的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导致上脸后产生红肿等强烈不适的症状。
又如夸大产品功效,即熙生物在 “水肌泉” 产品宣传中称 “长期饮用能有效地加强你的皮肤锁水能力”,但上海市消保委发文四问玻尿酸食品乱象,指出目前尚无任何权威的证据证明食用玻尿酸能够促进人体内透明质酸的合成。
以上投资者反馈或折射出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与渠道管理水平或有待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