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申昊科技上市后业绩大变脸 新赛道上大扩产能却业绩“逆行” 机器人业务尚未回稳还要进军储能

新浪财经 2024-12-27 19:14 2.5w阅读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光心

  2020年,申昊科技于创业板上市。彼时,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业务快速增长,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及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然而,在申昊科技成功上市之后,智能机器人业务的营业收入及其占比便快速下降,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也急剧恶化。

  2023年,公司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仅有0.11亿元,较2020年累计下跌96.81%。此外,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也仅为2020年的六成左右,且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

  申昊科技在上市前后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兴业务增速快 大举投入扩产能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申昊科技成立于2002年,自 2007 年开始介入智能电网监测设备领域,先后研制了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智能巡检机器人(含智能硬件)两大系列产品。

  2016-2019年,公司智能机器人业务快速成长,成为驱动业绩上涨的顶梁柱。在此期间,公司智能机器人业务复合增速高达78.61%,公司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速也达到27.85%。截至2019年,智能机器人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超八成。

  与此同时,公司的传统业务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占比则逐年压缩,2016-2019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8.58%、42.25%、40.34%、17.34%。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的发展历史较长、产品较为成熟,市场上参与者较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而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于一体,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当时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仍只有少数企业参与。

  在此背景下,公司2020年实现上市,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资5.7亿,其中2.63亿用于“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1.57亿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提升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产能,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截至2019年末,公司包括轮式和挂轨式在内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总产能为545台/年,而“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达产后将增加1300台/年。按照2019年公司单价最低的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配电站)的价格42.52万元/套计算,若公司募投项目建成后1845台/年的产能能够满负荷运作,则对应的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或将超7亿元,而公司2019年全年总营收也仅有4.05亿元。

  此外,公司2022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余政工出【2020】20号地块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 350 台/年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丰富现有产品结构,为公司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下游客户需求转向导致新兴业务缩量 传统业务再支撑

  申昊科技在巡检机器人领域做大做强的理想很丰满,但市场环境迅速变化的现实却很骨感。

  在2020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曾提到对电力行业及电网公司依赖的风险和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其中指出,公司客户主要集中于电力行业,以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为主,业务发展依赖于国家产业政策、电力行业发展阶段以及电网公司发展规划,上述条件的不利变化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此外,公司2017-2019年直接和间接来自国网浙江合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 90.31%、88.41%和90.90%。

  而在公司竞对亿嘉和(维权)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对电力行业及国家电网系统依赖的风险,且2022年、2023年亿嘉和从电力行业获得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1.16%、81.14%。

  在此商业背景下,近年下游电网端客户投资倾向的转变给巡检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2022年,申昊科技 “受国内外环境因素制约及下游客户建设结构周期性变化、部分项目招投标延后影响”,亿嘉和“受宏观经济疲弱、公共卫生事件、下游客户对机器人智能设备的投资规模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两家公司智能机器人业务营收分别减少35.17%、62.05%,总营收分别减少49.12%、47.96%。

  2023年,申昊科技“受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且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新业务板块尚处于商业化初期等因素影响”,智能机器人业务营收减少93.26%、总营收减少1.32%。而同年亿嘉和机器人销售量增长37.75%,但机器人产品业务营收却减少8.52%,总营收在其他业务的驱动下增长11.90%。

  而2024年上半季度,申昊科技的智能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0.12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该业务营收0.11亿元。但即便有所回暖,其业绩表现仍不容乐观。虽公司未单独披露机器人产品的产量与产能利用率,但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超过40万元/套的机器人单价,0.12亿元收入对应的智能机器人出货量或许不超百台,与公司2019年就达到的545台/年产能、IPO募集项目拟建设的1300台/年产能、可转债募资拟建设的350台/年的产能相比落差不小。

  智能机器人业务持续不振,传统业务又重回公司顶梁柱地位。2020-2023年,公司智能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7.63%、33.45%、42.62%、2.91%,而传统的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9.42%、64.89%、47.88%、90.07%,重回高位区间。

  此外,由于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毛利率水平较低,在40%-50%左右,比智能机器人业务低约10个百分点,公司近年的毛利率水平也有所下降。2020-2023年毛利率水平分别为59.83%、55.82%、49.68%、43.52%。

  而净利率的下跌则没有这么温和。由于公司上市后大幅扩张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率已从2020年的11.46%提升至2023年的33.74%,净利率随之下降,2020-2023年公司净利率水平为26.51%、23.41%、-16.59%、-26.10%。

  看来,公司的产能建设与研发投入并未带来盈利上的正反馈。

  募投项目结项时存在大额结余 公司智能机器人产能及产量情况成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述的两个募投项目“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和“余政工出【2020】20号地块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结项时均有大额资金结余。

  据公司公告,公司IPO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及智能机器人生产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为4.2亿元,最终实际投资金额约为3.6亿元,项目投资进度为84.85%时便已实施完毕,结余的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约0.7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同样,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 “余政工出【2020】20号地块新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约3.9亿元,而最终实际投入募集资金约3.0亿元,经计算结项时项目投资进度为78.42%,结项后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仍有约0.9亿元,结余资金同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而在这两个项目的结项公告中,对于募集资金节余原因的说法完全一致:“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从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审慎地使用募集资金,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对项目费用的监督和管控,降低项目建设的成本和费用,节省了资金支出。”

  此外,对于两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结项公告均只采用“已实施完毕,公司已对上述项目进行结项”的定性表述。而此前项目承诺的1300台/年智能机器人、350 台/年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产能规模是否达成?产能爬坡进度如何?以上情况均未在结项公告或是定期财务报告中说明。

  除此之外,公司每年智能机器人的实际产销量也并不透明。在年度财报中,公司将全部业务的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合并披露,而未按照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智能机器人的业务板块进行拆细。

  目前公司智能机器人的产能水平、每年实际产量、产能利用率成谜。

图:公司2023年年报中披露的产品产销量及库存情况图:公司2023年年报中披露的产品产销量及库存情况

  股价长期处于下行通道 公司坚定看好当前业务并开辟新领域

  公司2020年上市首日开盘价为36.49元/股,此后几日连续涨停将股价推高至97.00元/股的最高点,此后便进入连续下行区间。

  2021年公司股价年涨跌幅为-36.14%,2022年为-46.89%,2023年受机器人行情带动上涨23.41%,2024年截至12月27日年内累计涨跌幅为-8.79%。

  对于此种股价表现,投资者在投关活动中针对公司前景发起提问。在2024年9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有投资者提问:“董事长22 周年的讲话提到‘共克时艰’,是不是后面两年情况比今年和 22 年还要糟糕?”

  公司则表示:“公司认为这两年的业务下滑主要受大环境短期因素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未发生变化,且客户对这方面的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此外,公司还表示:“同时,公司引进专业团队,布局储能行业,培育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今年12月,公司发布《关于变更经营范围、修订<公司章程>并授权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变更后的经营范围加入了“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合同能源管理;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销售;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等方向。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