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1.94W人关注
追踪银行行业动态。
证券之星 2024-09-05 12:18 4.3w阅读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金融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头部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一直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
证券之星注意到,作为国内银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国银行(601988.SH)上半年遭遇了营收、净利润双降,同时在净息差收窄和房地产业不良率高企的双重压力下,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除了核心财务指标的下滑,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行长刘金的突然辞职也引发了市场密切关注,大行高层人事变动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对内部管理架构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银行如今正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双重挑战。
业绩滑坡与净息差下行
根据中行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170.76亿元,同比下降0.67%;净利润为1265.36亿元,同比下降0.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86.01亿元,同比下降1.24%。
值得注意的是,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是导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半年,中行净息差为1.44%,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基点,显示出中行的利差优势正在逐渐削弱。
证券之星注意到,尽管该行上半年的利息收入增加了359.93亿元,达到了5429.94亿元,同比增长7.10%,但利息支出的增幅更为显著,增长了15.83%,达到3162.34亿元。中行报告指出,利息支出的增加主要源于客户存款规模扩大及付息率上升,这表明其在负债端的成本压力正在加剧。
面对这一局面,中行也在拿出行动,试图通过提升非利息收入的贡献度来缓解息差下行的冲击。2024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达到了903.16亿元,同比增长5.99%。
不过,这一部分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净息差收窄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整体来看,盈利能力仍受到显著挑战。
人事变动引发管理层震荡
除了财务业绩的下滑,中行近期的人事变动也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
8月25日,中行公告称,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刘金因个人原因辞职,这一变动立即引发市场震荡。刘金自2021年起担任中行行长,其在任期间,曾带领中行经历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刘金此番突然辞职,不仅让市场对中行的未来管理层走向产生了诸多猜测,也令外界对其内部的管理稳健性产生疑问。
尽管中行董事长葛海蛟在短期内将代理履行行长职责,这无疑增加了中行在高层人事管理上的不确定性。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曾与刘金搭班子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刘连舸,于2023年3月31日被官宣“落马”。
今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受贿、违法发放贷款一案。
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刘连舸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刘连舸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刘连舸因涉嫌受贿和违法发放贷款被司法机关起诉,这一事件给中行的声誉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而刘金此次辞职无疑让市场对该行后续领导班子的稳定性和管理能力产生了更多担忧。市场普遍关注中行是否能够在高层变动频繁的情况下,保持管理团队的连贯性与决策的有效性。
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稳健的领导班子对银行的战略决策部署和业务经营运转至关重要。
房地产业不良率高企,资产质量面临考验
在资产质量方面,中行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虽然不良贷款率有所降低,但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成为中行资产质量改善的主要阻力。
截至6月末,中行内地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94%,虽然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但仍是中行内地各行业中最高的。
在中国银行的贷款组合中,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较高,成为其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尽管中行已经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并成功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但该行业的不良率仍然对中行的整体资产质量构成显著压力。
与之相对的是,中行在其他行业的不良率表现相对稳定,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抵消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风险。
同时,中行的资本充足率数据显示,其资本基础依然较为稳固。2024年6月末,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91%、14.02%和12.03%,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然而,面对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中行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其资本,以应对潜在的信贷风险。
目前来看,中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管理,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同时,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来减轻净息差下滑对盈利能力的冲击。
谈及风控问题,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业绩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中行将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业务的相关风险管控,积极化解存量不良,确保个贷业务高质量发展。展望下半年,房地产个人及小微贷款,海外商业地产等领域仍将是中行关注的重点,也是风控重点。”(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来源:证券之星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