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地产二代接班的企业怎么样了

乐居财经 2024-05-23 07:24 10.3w阅读

很久没有聊二代了,不妨盘点下这些二代接班后的企业情况。

总体来说,企业状况都不太好。但我们很难去断言这些二代们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努力,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生存和发展逻辑,当时代改变,任凭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很难调转船头,更何况是曾经的千亿家业。思维的惯性、潮水的方向、个人的骄傲往往都很难随个人意志而调整。

#1

许世坛接班的世茂:退市

世茂的接班人许世坛一直被父亲许荣茂寄予厚望。

从澳洲悉尼科技大学毕业之后,他便进入房地产领域进行历练。在工作之余还取得了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房地产理学硕士学位,以及澳洲南澳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据说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他曾挨家挨户上门地推、每天打一二百个电话是家常便饭。在业内流传着许世坛的故事:世茂武汉某项目由于碰上当地领导人的人事变动导致预售证下发延迟,在7月40度的高温里,年轻的许世坛穿着整齐的西装,在政府门前汗流浃背地等待接见。

据悉,许世坛对每个项目都了如指掌,甚至能记下每个项目的销售额,业务扎实得让员工汗颜。

经历了这些历练之后,2001年,许荣茂才放心将世茂滨江花园交于许世坛进行操盘。

许世坛也不负众望,以全球范围内限额发售、国内房产界空前规模的境外销售体系,加上梁朝伟代言产品形象,顶层复式豪宅全球联网拍卖等系列推广活动,使世茂滨江花园一炮走红,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住宅销售金额第一名。

2019年初,许世坛被委任为世茂集团总裁一职,正式接班。

接任后的许世坛好像憋着一股气要证明自己。在短短80天内,世茂集团斥资近200亿元,收购了泰禾、万通地产粤泰股份明发集团等房企旗下超过20个项目;随后,世茂集团还接手陷入债务危机的福晟集团旗下项目。

现在来看,这些动作简直是在亲自给自己 “埋雷”。

及至2021年上半年,世茂集团的负债总额已经高达4636亿。到了2021年下半年,世茂集团不得不打包出售引以为傲的城市地标项目从而减轻负债。

2022年7月,世茂宣布正式暴雷。2024年5月,世茂宣布退市。

接班的5年间,许世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奋程度不容置疑,但天道酬勤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只有方向对了,战略对了,势能对了,这句话才会奏效。否则是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话说回来,谁又能想到,地产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呢?

#2

陈含昱接班的中南:退市

最近与世茂同样面临退市的是中南。中南也是一家典型的二代接班的企业。

接班人是陈昱含。

相比许世坛的激进,陈昱含明显是一个比较“柔和且温暖”的接班人。她的接班更像是贴心女儿对父亲的尽责。

当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南集团陷入危机,在父亲陈锦石的召唤下,她放弃个人规划回国。

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陈昱含一样愿意放弃个人规划协助父亲。后来她在访谈中表示回来是作为女儿的一种责任。

她的公司治理理念也颇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在公司不允许别人叫她“总”;接班之后,她两次放权给职业经理人,第一次是放权给陈凯,甚至连董事长的职位都让给了陈凯,自己做总裁要向陈凯汇报。第二次是破格提拔区域总韩杰为公司总裁。

在她接任之后,中南业绩有过一段时间较好的增长,从规模来看,2017年至2019年,中南建设销售额从963亿元增至1960亿元,三年翻2.03倍,进入房企TOP20。

2019年之后,中南业绩迎来挑战,2020年,中南的销售额仅完成2238亿元,虽同比增长14.2%,却未达成既定的23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2021年,中南实现销售额1973.7亿元,同比减少11.8%。仅完成既定目标2500亿元销售目标的78.95%。

现在来看,这样的业绩已经是很好的业绩了。

及至2022年和2023年,不仅仅是中南,整个地产圈的业绩都出现了骨折式下滑。

年报显示,中南建设于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9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产生亏损91.7亿元。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9亿元,同比增长1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2.9亿元,同比减亏38.9亿元,综合毛利率9.77%,同比提高9.86个百分点。

现如今,亏损减少就是好消息了。

但资本市场很残酷,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只能退市。陈昱含尽力了。

不过现如今,资本市场这个样子,退市也就退吧,守好自己的基本盘,平稳过度也是良策。

#3

杨惠妍接班的碧桂园:等风来

很长时间以来,碧桂园的杨惠妍都是二代接班的典范。

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市场营销及物流专业学士学位之后,杨惠妍于2005年加入碧桂园担任采购部经理。

在接班之前,杨惠妍一直保持低调,甚至当选中国女首富时也很难找到一张她对外公开的照片。但这样低调的她曾以“杯酒释兵权”的巧妙方式替换了跟不上公司发展节奏的老臣,并用全新专业的美国管理团队替换旧有的创业团队。

接触过杨惠妍的房地产业内人士评价,杨惠妍做事干练、机敏、有控制能力,她使碧桂园完成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此外,在她任职期间,不仅推动了碧桂园的上市进程,还成功推动旗下教育板块和物业板块上市,展露出其管理锋芒。

但优秀如杨惠妍,也很难抵挡行业下行的洪流。

2023年3月,杨国强宣布退休,杨惠妍正式接管碧桂园。

然而,这一年的10月10日,碧桂园正式爆雷,公告称预计无力偿还一笔本金4.7亿港元的到期境外债务,也预期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

留给杨惠妍的是一堆烂摊子,但她必须要抗住这一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1.15亿元,总负债为13641.6亿元,其中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为1087.03亿元。

而2023年的全年业绩报告至今尚未发出。根据联交所的规定,由于碧桂园无法于2024年3月31日或之前公布2023年度业绩,于4月2日起停牌。

为了表达自己与公司共患难的决心,杨惠妍宣布自己将自己的月薪降至1万元。

杨惠妍曾表示:“只要存货资产正常销售,未来十年碧桂园仍将持续保持正资产”。

可以说,杨惠妍个人能做的已经都做了,但“正常销售”仍然是碧桂园走出困局的关键,杨惠妍家族还在赌一个上升市场的到来。

#3

王晓松接班的新城:稳字当头

新城的二代接班有种“临危受命”的感觉,就像是被架着上台一样。据说本来都已经为了爱情出走新城,但没想到因为父亲的不当作为,不得不紧急执掌新城。

这一年,王晓松才刚满26岁。

很多人对王晓松是否能顺利接班充满质疑,但现在看来,这个二代很不错。

上任后,王晓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割父亲与新城的关系,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对公司品牌极为不利。

与此同时,公司还筹划并执行了一系列拯救动作,比如进行裁员优化、暂停巨款拿地、避免股价爆仓等。在这一年的新城年中会议上,王晓松也亲自主持了这个大会,从而获得更多人的信任。

一顿操作下来,新城算是成功渡劫。

我比较意外的是,新城居然一直没有暴雷。对整个行业来说,在这轮环境下不暴雷的企业简直是稀缺物种,毕竟万科都爆了。

不仅没有暴雷,而且业绩也还不错。

根据新城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2023年新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19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为19%。

截至2023年末,新城控股在手现金余额190亿元,在手现金充裕;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0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6年为正。

居然还有净利润和现金,实属不易了。

之所以这么稳也是跟新城早早布局了商业地产有关,现如今手上有大量商业地产就意味着有了更厚的安全垫。

数据显示,2023年,新城控股通过吾悦广场为抵押物获取的经营性物业贷及其他融资约140亿元。

用新城的话说,吾悦广场不仅能提供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也为新城控股的融资性现金流带来重要补充。

从这些二代接班的地产企业生存现状来看,二代能不能接得好一方面是要看个人努力,更重要还是要看企业战略选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从他们的身上彰显无遗。

这也让我们看到,任何企业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父辈们的江山是用规模“打”出来的,是用冒险精神闯出来的,但如今的时代,江山是“守”出来的,接班的二代们,要用不一样的经营思路来经营企业。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则不易。为这些二代们加油,希望他们能守得住父辈们的基业。

【文章来源:易沃高管研修】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