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叮咚买菜以“撤”为进

猎云精选 韩文静 2024-03-06 12:26 1.9w阅读



迎来来之不易的年度盈利。

文丨猎云精选 ID:lieyunjingxuan

作者丨韩文静

上市两年多后,叮咚买菜终于实现年度盈利。

2月29日晚,叮咚买菜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四季度营收49.9亿元,商品交易总额为55.3亿元,Non-Gaap标准下的净利润达1630万元,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转正;2023年,叮咚买菜实现GMV 219.7亿元,全年Non-GAAP净利润达4540万元。

早在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就开始暂缓规模扩张,转向追求盈利,如今,几经起伏,梁昌霖终于带领叮咚买菜证明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资本市场对这些向好的业绩信号,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2月29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发布最新财报,当日叮咚买菜盘中下跌10.16%,收盘价为每股1.15美元;截至今日收盘,叮咚买菜股价稍有回升,每股为1.305美元,市值约3.09亿美元,但和两年前超过100亿美元的总市值比起来,已相去甚远。

作为从生鲜电商战场中爬出来的“幸存者”,叮咚买菜这份来之不易的年度盈利,似乎宣告了生鲜电商行业的“逆转”,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战略之下,叮咚买菜用市场体量的收缩,换取来之不易的年度盈利,但公司更需在“降本”之外,拿出新的故事来提振市场信心。

“壮士断腕”,见效了

作为生鲜电商行业的后来者,叮咚买菜的成长速度却堪称野蛮。

军人出身的创始人梁昌霖,走的是“炮火猛,反应快”的路子。他执掌下的叮咚买菜,一路高举高打,拼命狂奔。

2021年6月,叮咚买菜风光上市,其市值一度高涨,超过100亿美元,令阿里的盒马、朴朴等同行为之侧目。梁昌霖在敲钟时表示,盈利不是当下目标,公司要追求更大的规模。

然而没过多久,摆在叮咚买菜面前的巨额亏损,就迅速将梁昌霖迅速拖回现实。对前置仓玩家而言,高履约费用带来了高昂的运营成本,极大地吞噬了利润空间。

2021年上半年,叮咚买菜净亏损33.22亿元,超2020全年的亏损,加之2019年、2020年亏损的18.73亿元、31.76亿元,累计亏损83亿元。

彼时,梁昌霖开始调整对外口径,称叮咚买菜主动调整了战略重点,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

根据叮咚买菜的财报,2021年净亏损的64.29亿元之中,大部分的亏损来自于二三线的前置仓,于是,“收缩”战线,聚焦易于盈利的城市,开始成为了叮咚买菜的主旋律。

有数据显示,在2021年9月底,叮咚买菜在37个城市铺设了前置仓。截至2022年6月底,该平台业务还在正常运营的城市只剩27座。这也意味着,仅差不多半年时间,叮咚买菜就撤出了10个城市。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历经了“大撤退”的重重拷问,类似的舆论哗然无异于每日优鲜当年的“三天撤九城”。

好在断臂求生之后,叮咚买菜拿出了一份止亏的业绩。

叮咚买菜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叮咚买菜该季度实现营收6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1%;Non-GAAP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时首次实现了单季GAAP净利润转正,实现全面盈利。

其中,叮咚买菜2022年四季度的履单费用率为24.1%,比2021年同期优化了8.5个百分点,叮咚整体运营效率有所提升。而履单费用主要是前置仓和大仓等各项费用,履单费用率越低,说明运营效率越高。降本增效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这一年,整个生鲜电商赛道的溃败之势愈发明显:同程生活宣布破产,每日优鲜被爆出裁员、欠款、闭店风波。叮咚买菜虽然经历了部分撤城,但在激烈的“淘汰赛”和同行衬托之下,这份财报可以说是超预期。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叮咚买菜又暂停了成都、重庆市场的运营。

针对退出川渝市场,梁昌霖给出了解释称,是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叮咚买菜在川渝地区业务体量占比较小,预期短时间内不会盈利,“因此我们选择了短期退出,我们还是会继续深耕现有区域,在保持区域稳定规模化利润后再考虑新区的业务拓展”。

收缩带来的影响,直接反应在财报上。这份最新的财报,似乎表明叮咚买菜“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再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叮咚买菜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2023年Q4,叮咚买菜的Non-GAAP净利润达1630万元,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转正;2023年全年Non-GAAP净利润达4540万元,首次年度盈利。

数据显示,2023年Q4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率为23.6%,同比去年优化了0.5个百分点;同期,叮咚买菜的服务力也有所增强,Q4即时单履约时长为36分钟,环比上一季度快了2分钟。

将时间线拉长,2023年内,叮咚买菜实现GMV219.7亿元,对比2021年,整体客单价增长了23%至72.1元;华东市场的GMV规模实现年复合增长10%;江浙区域的GMV和订单量实现同比8%以上的正增长。

这也侧面证明了叮咚买菜对于高利润城市区域的关注。

进一步解析财报发现,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3%;四季度公司GMV为55.3亿元,同比下降18.3%,环比下降2.4%。

这份财报也释放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叮咚的营收和GMV都在下滑,由此看来,降本虽然有效,但或许也并不能彻底扭转叮咚的尴尬处境。

谈及GMV下降,叮咚买菜公司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中解释称,主要是受疫情及暂停部分城市、站点运营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底,叮咚买菜对外公告了持续一年的总回购金额上限为2000万美金的股票回购计划。

对此,管理层表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叮咚买菜目前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对于现金储备充足的公司来说,回购股票是分配资金的好方法。“我们认为公司目前整体经营状况良好,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同时我们也毫不担心未来一年的现金流,我们有充足够的自有资金来发起这个股份回购。”

叮咚买菜,“逃离”生鲜电商

“早些时候,因为宏观环境的调整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公众对叮咚买菜有生死存亡的质疑和担心,但今年的成绩说明,我们已经渐渐地生存下来了。”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上,提及叮咚买菜未来的策略变化,梁昌霖表示:“在延续过往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基础上,2024年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经团队初步盘点后,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行动方案,同时加快亏损区域在整体经营上的调整和止血,在这两方面做好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冬天中活下来,迎接下个春天。”

事实上,光靠降本还不足以让一家“烧钱成性”的生鲜电商盈利,叮咚买菜的野心,早已不止生鲜电商。

在提升运营效率上不断努力的同时,叮咚买菜还押注商品力建设、自有品牌和预制菜。

根据财报,2023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自有产品表现亮眼。

具体来看,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产品,在第四季度首次超过总GMV的20%,相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预制菜、猪肉、豆制品这三个品类全年整体的GMV渗透率也都超过了50%。其中,非生鲜自有品牌产品占非生鲜总GMV的34.3%,较2022年同季度上升7.7个百分点。

这也是在降本增效战略下,叮咚买菜取得几个季度持续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梁昌霖曾表示,预制菜和其它几个食品研发生产项目一样,基本上都是赚钱的,“我们希望不但要成为最大的预制菜公司,也希望成为最赚钱的预制菜公司。”

根据财报,其代表性预制菜自有品牌“蔡长青”全年GMV同比增加43%达到8.4亿元;同期,主打米面制品的自有品牌“良芯匠人”GMV约5亿元,同比增长了19%。

截至四季度,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商品的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73.6%。同时复购表现也来到了新的高度,23Q4“蔡长青”的月均复购用户占比达到了37%,“良芯匠人”的月均复购率亦接近四成。

生鲜电商靠“烧钱”扩张市场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叮咚买菜靠着降本增效,生鲜本业得以脱离困局,然而预制菜的内卷又才刚刚开始,叮咚买菜向前迈进的步伐或许也不会太不轻松。

(首图来源:企业供图
- END -
“在看”我了吗?

来源:猎云精选

作者:韩文静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