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1.73W人关注
关注基金行情及行业动态。
独角金融 2024-02-12 09:06 9.0w阅读
作者 | 姚悦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想着养老资金安稳增值,它却大跌,想在浮亏时长期持有,它却提前清盘。”这恐怕是过去一年不少养老目标基金持有者都有的复杂心情。
受惠于“养老概念”和“银发经济”,2018年首批获准发行之后,养老目标基金一度在前几年表现强劲,发行数量、规模增速、业绩表现都优于大部分公募基金,但从2022年初却突遭“滑铁卢"。
到了2023年,情况并没有出现逆转。从成立时间早于2023年的345只(各类份额分开计算)产品情况来看,实现正收益的有35只,占比10.14%,此外还有7只基金遭遇清盘,持有人是何体验不言而喻。
颇显“尴尬”的业绩背后究竟是何原因?以后养老目标基金还值得持有吗?
1
2023年7只养老基金清盘,
仅35只实现正收益
1月25日,浦银安盛基金发布公告,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完成清算。
按照该基金合同规定,合同生效满三年,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就会触发清盘条件。而据公告,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的基金合同于2020年12月16日生效,当时募资规模是0.15亿元,满三年后的2023年12月18日(最后运作日),规模还是0.15亿元。
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的基金经理为陈曙亮。据Wind数据,该基金近一年的收益为-0.54%,总回报-10.45%。2023年三季度,该基金的资产配置基金、股票、债券分别占比77.54%、16.27%、5.23%。重仓股基本在能源行业,前三支股为广汇能源、兖矿能源、山西焦煤。
图源:罐头图库
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是2024年首支完成清盘的养老目标基金,也是2023年最后一只被清盘的养老目标基金。
在2023年被清盘的养老目标基金,还有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长城恒泰养老2040三年混合FOF、中加安瑞平衡养老目标三年、大成兴享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FOF)、摩根锦程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混合(FOF),以及泰达养老204 三年持有混合 FOF A/C/E。
除了摩根锦程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混合(FOF),按照公告,其余5只基金也都和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一样,是首个三年期到期后,规模低于2亿元,而触发清盘条款。
2023年被清盘的养老目标基金共有7只(合并份额计算)。这些基金成立的2020年正是养老目标基金的爆发之年,现在却遭遇清盘,难免令持有人心情复杂。
与此同时,2023年养老目标基金的业绩也难言令持有者满意。
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共有462只养老FOF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其中2023年之前成立的基金345只,2023年全年实现正收益的仅有35只。此外,近一年收益超过1%的有11只,近一年收益低于-10%的有34只。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近一年收益最高的是平安稳健养老一年Y,为3.97%;近一年收益最低的是中欧预见养老2050五年C,为16.52%,首尾业绩差20.49个百分点。
“前辈们”遭遇亏损甚至清盘,“后来者”也不那么踊跃。2023新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64只( 合并份额计算),规模累计约为58.48亿元,相比于2022年的106.65亿元下滑明显,其中仅有15只基金的规模超过了2亿元。
而且,更多的养老目标基金是通过发起式的方式成立,其中仅有约1000万元成立的基金就有15只。
2
养老目标基金怎么了?
2018年8月,首批来自14家基金公司的养老目标基金获得批文,拉开了中国养老目标基金的大幕。此后几年,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进入"快速成长期"。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是养老目标基金爆发大年。
然而,前文种种数据表明,2023年的养老目标基金没有了当初的“奋发”之势。养老目标基金到底怎么了?
当前我国养老目标基金都采用FOF形式运作,也就是用基金投基金,从而平滑风险,但无论怎样底层还是离不开股市。
“股票市场整体行情不太好,尤其是现在跌到这样一个情况,这个养老(目标)基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位中国专业研究公募基金的资深人士表示,“这是一个客观因素,必须要讲明。”
图源:罐头图库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按照证监会的定义,养老目标基金的销售与投资管理,应当以“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标,而基金管理人至少应当将资产配置比例、波动率控制作为管理养老目标基金组合风险的基本工具。
“近年来,养老目标基金净值波动率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相关性较高。侧面反映出在资产配置层面和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和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产配置过于集中、非权益类资产配置不足、管理策略不够灵活,以及风险控制不足等。”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这些具体的基金管理问题,实则指向了基金经理。而当前,养老目标基金面临着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优秀基金经理严重缺乏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少有20只养老目标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涉及到的基金经理包括长信基金杨帆、长城基金蔡旻、兴业基金王晓辉、浦银安盛许文峰、平安基金李正一、民生加银于善辉、建信基金梁珉、嘉实基金张静、大成基金鲁速、博时基金麦静、前海开源覃璇等。
除了个人因素外,基金经理变更频繁主要原因还来自于养老目标基金陷入规模困局。
“业绩不好,规模就做不大,产生的管理费就少,对应的基金经理收入就会更少。”上述公募研究人士表示,“这个岗位上干得憋屈,有能力的人自然不愿意来干。”
据Choice金融终端,截至2023年末,265只养老目标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有56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而5000万元是养老目标基金的生死存亡线,也是其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门槛。
另一方面,因缺乏良好选拔机制,FOF基金经理队伍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进而加剧优秀人才流失。
据“券商中国”报道,FOF基金经理存在背景多元情况,相当部分是从保险机构转过来,还有部分FOF基金经理曾从事过金融机构研发经理、(银行零售部)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信贷经理等工作。
“FOF投资不是垃圾收集站,并不是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都懂基金,这与上市公司的人不一定都懂股票,是一个道理。”某公募高管甚至对“券商中国”直言。
3
未来还值得持有吗?
面对养老目标基金的“尴尬期”,无论是持有者还是观望者,最大的疑问一定是未来养老目标基金还有没有价值。
对此,多位业内及行业研究人士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判断依据来自宏观、产品等多个层面。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预期不变,短期的困难是阶段性的,后续市场企稳是确定性的。”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在资本市场向好的背景下,养老目标基金长期看还是有价值的。养老目标基金是做全生命周期考量,享受国家政策倾斜。
柏文喜也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障需求不断增加,养老目标基金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种长期、稳定的养老投资选择。此外,随着市场环境和投资策略的不断优化,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有望得到提高。
富国基金曾对《中国基金报》表示,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第三支柱有各种金融机构参与,包括基金、银行、保险以及各种理财机构等,公募基金占比最多,主要依靠的是公募的投资能力。其次,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募基金最透明,养老金被拿来怎么用、投向哪里、期间收益如何都一清二楚。
图源:罐头图库
上述公募研究人士则从产品运作层面分析,养老目标基金当前所采用的FOF运作方式具有优势,其产品的内在逻辑是优中选优,风险和收益都会进行更高一个层次的二次平滑。
平安稳健养老一年的基金经理为投资经理年限4.64年的高莺、3.92年的尚琼,近一年回报1.32%,总回报3.14%。截至2023年4季度,资产配置基金85.43%、现金10.65%、股票0.79%,重仓基金前三为平安短债A、交银双轮动AB、平安惠盈A。
同时,上述公募研究人士也表示,当前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可以也需要进行改进。
“只有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两种策略够不够?直接借鉴国外模式是否适用?”该人士表示,只要能够给基金资产带来保值和增值的稳定策略,就应该把它看成一个很好的养老策略,而不应限定于当前的策略。
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未来FOF产品可以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上多做些灵活尝试,包括可以继续尝试开发专门或重点投资ETF的FOF产品。毕竟ETF有着常规股票交易无法比拟的流动性,且ETF的数量和规模都已经具有一定量级。
你买过养老目标基金吗,收益如何?欢迎留言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为独角金融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及作者!未经允许擅自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独角金融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来源:独角金融
作者:姚悦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