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资管K线

追踪不动产金融动态。

海目星被疑过度融资,董监高及股东高位减持

乐居财经 2023-12-19 16:31 25.3w阅读

披露20亿定增预案后股价下行,海目星紧急发布回购预案稳股价。

文/乐居财经 程孟瑶

产能过剩光伏概念股遭遇“寒冬”,业绩飘红的光伏企业股价不尽人意。处于高速发展中的海目星(688559.SH)就是其中一员。

搭上光伏、锂电概念的投资热潮,海目星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上扬,2021年9月其股票解禁以来,股东以及董监高,多次在二级市场高位减持。业绩狂飙的2022年,其股价更是在8月创下108.86元/股的历史高点。

一般来说,在股价高位推出定增,更能吸引到高品质资金。海目星的股东们也深知这一道理,何况企业正是赚钱之时,在这条高速路上,海目星也没有回头的理由。

一个月后的9月,海目星趁热披露了定增预案,然而迎来的却是股价一路震荡下行。截至2023年12月19日收盘,报收33.6元/股,总市值68.53亿元。

更让人在意的是,交易所对其定增申请也选择了冷处理,直到今年7月才发去问询函,期间海目星对说明书进行了一次财务数据更新,20亿元的募资规模,募投项目与首发融资太过相似,上交所首先就是质疑其过度融资。

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存货高企,现有产能已经超负荷,2023年上半年手握85亿元订单,海目星扩产迫在眉睫,然而节节败退的股价又为其定增增添了不确定性。

出于激励员工以及提振市场信心的安排,5月17日晚,海目星在首次抛出定增预案后,又首次抛出回购方案,拟以1亿元-2亿元的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以不超过71.5元/股的股价回购公司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截至2023年12月4日,海目星累计回购241.69万股,占总股本的1.1850%,回购最高价45.74元/股,最低价37.60元/股,耗资1.05亿元。

一、与IPO募投项目高度重叠

交易所质疑过度融资

说明书显示,海目星本次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定增,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随后下调至19.64亿元,其中9亿元用于西部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下称:项目一)、5.5亿元用于海目星激光智能中心项目(下称:项目二)、5.14亿元用于补流。

但由于本次募资用途与IPO募资用途建设内容整体较为一致,主要出于扩产需要,交易所在审核时,重点关注了本次募投项目必要性,要求说明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现有业务、前次募投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指出项目一是否属于重复建设,是否过度融资。

资料显示,2013年-2017年海目星曾拿到4轮融资,2020年IPO首发拟募资8.97亿元,实际募资7.28亿元,募资净额6.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项目(江苏)(简称:江苏项目)、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项目(江门)(简称:江门项目)、激光及自动化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简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海目星表示,IPO募投项目未限定生产的具体产品类别,主要系围绕动力电池领域前段电芯制造和中段电芯装配成套装备产品,包括高速激光制片机、干燥线、装配线等,本次定增募投项目围绕动力电池领域的前段多款设备和中段装配线及设备、光伏行业领域和 3C消费类电子领域相关设备进行扩产。

随着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生产人员和内部工时利用率已饱和,现有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公司现有的生产需求,急需扩张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其前次募集资金投资的江苏项目和江门项目已于2023年4月26日结项且投入使用,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100.10%、102.72%,产能已经得到充分释放,今年上半年确认收入金额2.90亿元,末发出商品金额9.4亿元。

现有产能难以覆盖现有的在手订单规模,海目星本次募投项目将自建全新厂房及配套设施、采购全新设备、招募新员工,不存在与前次募投项目在人员、设备、厂房等方面的混同。同行业公司中联赢激光宏工科技利元亨先导智能均在加速产能扩张,因此不存在重复建设和过度融资的情形。

此外,由于海目星前次募投项目存在延期及募集资金变更的情况,上交所追问了相关节余资金的具体用途及后续使用计划,要求说明说明在江门项目资金尚未使用完毕且存在铺底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将前募江苏项目节余资金调整至江门项目的原因及合理性。项目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前次募集资金编制计划是否谨慎、合理。

截至2023年3月31日,江苏项目结项后资金节余3538.81万元,全部被变更使用用途江门项目。调整后,江门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金额由此前的1.5亿元元增加至1.89亿元,其中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额5779.69万元,包括900万元的铺底流动资金。

因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在江门项目资金尚未使用完毕且存在铺底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公司将前募江苏项目节余资金调整至江门项目的原因及合理性。


二、上半年在手订单85亿

预计全年营收63.56亿

海目星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光伏、消费电子、泛半导体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成立于2008年,2020年9月挂牌科创版,2021年成立光伏事业部进入光伏市场。

按商品类型,其产品主要分为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3C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钣金激光切割设备、光伏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新型显示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2020年-2022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10亿元,净利润5.62亿元,扣非净利润4.12亿元。其中,2022年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大增199.31%,实现33.28亿元收入,带来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89%,达41.05亿元。

伴随着光伏产业链降价、供给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进入2023年海目星的业绩增长有了明显放缓。今年1-9月,海目星实现营业收入33.61亿元,同比增长41.78%,有机构预计,其今年全年营业收入63.56亿元,同比增长54.82%,较 2022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交易所指出,海目星的收入与生产面积及员工数量匹配性较高,要求其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各类业务收入增长,尤其是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及可持续性,员工数量波动情况,以及否存在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情形。

2020年-2023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6亿元、11.12亿元、33.28亿元、18.04亿元,占主营收入比分别39.26%、60.59%、84.54%、87.10%,报告期内快速增长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上升。

海目星称,该产品业绩收入不断上升且增速较快的原因包括新能源市场发展,下游动力电池行业积极扩产;对下游知名头部客户的覆盖范围扩大;产品附加价值上升;技术水平提高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等。海目星动力电池产品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龙头企。

报告期各期,海目星研发费用分别1.07亿元、1.58亿元、4.12亿元,1.45亿元;生产厂房面积8.61万平方米、11.40万平方米、25.32万平方米、26.10万平方米;生产人员分别为942人、1632人、3189人、3552人;主营业务收入12.39亿元、18.36亿元、39.36亿元、20.71亿元;在手订单17亿元、51亿元、81亿元、85亿元。

三、应收账款及合同负债居高不下

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

乐居财经《资产K线》注意到,海目星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一直颇为紧张,可能存在一定偿债压力。交易所也重点关注了海目星的债务情况,要求其说明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负债增长的原因,坏账损失金额在2022年增长的原因,未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合理性;针对比亚迪的商业承兑汇票是否存在逾期或无法兑付的情形。

报告期各期,海目星手握货币资金7.81亿元、9.21亿元、16.15亿元、10.65亿元;短期借款1.96亿元、2.80亿元、9.79亿元、9.9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67亿元、1.38亿元、1.63亿元、1.73亿元。2023年上半年其货币资金只能勉强覆盖短债。

与此同时,海目星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负债规模也在迅速攀升,报告期各期应收款项合计分别为5.51亿元、7.16亿元、11.74亿元、14.50亿元;此外还有大量应付款项需要支付,截止2023年6月,海目星合同负债规模31.13亿元,应付款项合计28.67亿元。

报告期各期,海目星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分别为-4164.16万元、-1414.93万元、-6763.59万元、-210.48万元。2022年末,坏账准备余额1.53亿元,比2021年末增加6332.58万元,增长70.30%。

海目星称,2022年坏账损失金额增长,一是因为公司业务扩张导致正常结转的1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增加,二是因为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增加,而且对3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已全额计提坏账。

2022年末其账龄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及坏账准备较2021年末增加4241.46万元,其中对广东盛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3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698.70万元、1824.03万元,占2022年末账龄3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39.58%、26.75%。但上述两家客户均经营正常,不存在明显不可收回迹象,所以并未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目星对广东盛泰应收账款相应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61.06%,对中国航空规划院应收账款相应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86.70%。

快速扩张中,海目星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且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2022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79%、72.50%、77.95%,同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39.10%、39.53%、39.26%。

或许是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2022年9月海目星上市以来首次发布了定增预告,拟定增20亿元用于公司资金需求。

定增预告发布前一个月,海目星发布了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出于个人资金的需求,监事会主席刘明清,监事林国栋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230,568股、86,568股,占总股本的0.1153%、0.0433%。

据乐居财经《资产K线》统计,2021年9月上市解禁以来,海目星多次遭董监高以及股东减持。股东国信蓝思将IPO前取得的10,765,950股股份以51.7元/股- 70.53元/股的价格抛售,套现1.23亿元退出,占总股本的5.38%。招银一号预告减持6%,实际减持5.07%,减持价格43.77元/股-68.36元/股,因可减持时间到期内被动实施完毕,套现5.50亿元。

今年上半年副董事长聂水斌,董事、副总经理张松岭,董事、财务负责人高菁,副总经理周宇超也均有减持行为。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