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实务 2023-07-25 07:51 7.6w阅读
问题2.关于研发
申报材料及审核问询回复显示:
(1)报告期内,发行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80.93万元、4,324.05万元及6,864.19万元;截至报告期各期的第一季度末,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38人、60人、126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部分人员担任发行人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
(2)发行人现有的研发项目分为两类,一种是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不涉及材料投入;另一种是对新产品或现有产品升级迭代的具有材料投入的研发项目。各期研发领料的金额分别为231.19万元、375.99万元、403.34万元。
(3)报告期各期,计入研发费用的技术检测服务费分别为431.32万元、527.32万元和1,171.28万元,主要核算委托研发费用、检测费用。其中,检测费用主要因对研发样机进行检测产生。
(4)研发项目形成的样品和废料无价值,处理时未形成收入。
请发行人:
(1)说明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较快的合理性;报告期内入职的研发人员与原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关于竞业禁止、职务发明等方面的约定,如有,说明相关风险、影响及应对措施;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现有研发人员在各部门的分布情况、对应各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否存在将生产、管理或其他岗位职责的员工归类为研发人员的情形;核心技术人员是否还承担生产、管理职能,如是,说明对承担生产、管理职能的研发人员薪酬的会计处理。
(2)说明研发项目是否与具体生产订单相对应;结合研发、生产的主要流程,详细说明研发和生产环节的划分标准,相关支出在生产成本和研发支出之间的分摊方式、详细计算过程、相关内控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3)说明报告期各期委托研发费用和检测费用的各自金额;委托研发对应的主要项目名称、受托方、研发成果、归属及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情况,是否对受托方存在重大依赖。
(4)说明研发样品、废料无价值的商业合理性;报告期内研发样品、废料的处理方式和去向,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5)结合上述事项,说明研发费用归集、核算的准确性。
请保荐人、申报会计师发表明确意见。
回复:
【发行人说明】
报告期内,发行人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2,080.93万元、4,324.05万元、6,864.19万元,最近三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为81.62%。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49人、73人、151人;发行人取得的专利总数(含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分别为57个、73个、94个;发行人取得的软件著作权总数分别为72个、93个、125个。
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 2022年度/2022年12月31日 | 2021年度/2021年12月31日 | 2020年度/2020年12月31日 |
研发费用(万元) | 6,864.19 | 4,324.05 | 2,080.93 |
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 | 81.62% | ||
研发人员数量(人) | 151 | 124 | 49 |
专利数量(个) | 94 | 73 | 57 |
著作权数量(个) | 125 | 93 | 72 |
注:专利数量为各年末已取得的专利总数,统计范围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数量变动幅度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营业收入 | 58,062.11 | 52,752.65 | 24,782.94 |
研发费用 | 6,864.19 | 4,324.05 | 2,080.93 |
研发人员数量(人) | 151 | 124 | 49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 | 11.82% | 8.20% | 8.40% |
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 | 81.62% | ||
研发人员复合增长率 | 75.55% |
注:研发人员数量为报告期各期末研发人员。
由上表可见,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与研发人员数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1.62%、75.55%,变动趋势较为匹配,具体增长原因如下: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在智能电力领域提供物联终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初步构建了物联通信及电力物联智能算法体系,提升了智能电力物联终端产品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一系列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未来将结合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和新能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储能、有序充电、微电网等建设。为此,公司在传统电网研发人力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国内一流企业中具备多年通信和物联网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打造“物联网+AI算法”、“芯片+传感”和“智能终端+通信设备”电力物联网研发团队,上述专业人才薪酬较高,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数量均得到较快增长。
公司具体的研发方向分为长期技术积累型和市场型。
长期技术积累型系围绕现有产品和技术成果长期创新,持续技术积累,针对未来的产品及技术趋势,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场景,投入大量资源挖掘市场需求,预判业务发展方向,在AI算法、物联通信、工业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后续在业务新机会点出现时,公司具备快速将技术储备转化为创新型产品的能力。
市场型研发项目系通过市场需求导向,围绕公司核心技术产品体系,快速进行产品迭代,不断研制和开发出满足新标准和新应用场景的产品及方案,并通过与客户不断试点探索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智能电力物联终端和智能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等主营业务的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长期技术积累型相关研发项目如下:
单位:万元
类型 | 项目 | 整体预算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实施进度 |
AI算法类 | 电缆芯温度AI智能分析预测及趋势预判算法 | 440.00 | 410.36 | - | - | 已结项 |
智能网关AI模块项目 | 77.00 | 1.47 | 76.09 | - | 已结项 | |
AI算法平台优化提升 | 148.26 | 33.92 | - | - | 在研 | |
物联通信类(含芯片研发) | HPLC芯片及模块 | 675.30 | - | - | 679.73 | 已结项 |
HPLC芯片研发项目 | 602.30 | 205.08 | 344.18 | - | 已结项 | |
HPLC+RF双模块芯片项目 | 735.00 | 669.14 | 11.34 | - | 在研 | |
RFID芯片项目 | 1,100.00 | 314.38 | 81.86 | - | 在研 | |
RFID读写器芯片 | 65.00 | 71.03 | - | - | 已结项 | |
无线MESH预研项目 | 80.00 | 51.86 | 38.04 | - | 已结项 | |
工业芯片类 | 隔离电源芯片项目 | 160.00 | 69.68 | 70.24 | - | 在研 |
高性能MCU芯片 | 150.00 | 65.77 | - | - | 在研 | |
合计 | 4,232.86 | 1,892.69 | 621.75 | 679.73 | - |
由上表,公司于2020年度核心技术团队搭建完毕后,针对AI算法、物联通信、工业芯片等需要长期技术储备的项目进行持续投入,报告期内长期技术储备研发项目数量分别为1个、6个及10个,相关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市场型相关研发项目如下:
单位:万元
类型 | 项目 | 整体预算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实施进度 |
智能电力物联终端 | 智能塑壳断路器 | 770.00 | 388.18 | 424.93 | - | 已结项 |
电能感知模块 | 300.00 | 140.55 | 134.09 | - | 已结项 | |
新一代智能融合终端 | 520.00 | 399.09 | 94.55 | - | 已结项 | |
光伏并网开关 | 799.00 | 820.04 | 0.29 | - | 在研 | |
三相即插即用敏捷通信终端 | 590.00 | 238.30 | 402.42 | - | 已结项 | |
标准化配电终端 | 290.10 | 50.45 | 240.06 | - | 已结项 | |
降本版融合终端 | 251.60 | 7.93 | 260.22 | - | 已结项 | |
智能站房网关 | 239.00 | 4.01 | 232.01 | - | 已结项 | |
UHFRFID多功能移动作业终端 | 186.50 | 0.11 | 186.46 | - | 已结项 | |
配电AI网关(AI-BOX) | 273.50 | - | 8.55 | 270.43 | 已结项 | |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 | 531.00 | - | - | 498.63 | 已结项 | |
配网馈线终端FTU-罩式 | 331.59 | - | - | 308.19 | 已结项 | |
配网站所终端DTU-集中式 | 196.80 | - | - | 193.43 | 已结项 | |
智能配电站房网关二代-高端款 | 205.00 | 200.34 | - | - | 已结项 | |
新一代融合终端深化应用 | 288.38 | 150.95 | - | - | 在研 | |
智能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 | 电缆RFID信息赋码工装 | 412.50 | 351.59 | 220.97 | - | 已结项 |
电缆定尺测温全寿命管理系统 | 758.00 | 480.90 | 545.61 | - | 已结项 | |
智慧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 | 248.00 | 232.27 | 0.12 | - | 已结项 | |
JY-IIS2000变电站在线巡视平台 | 427.40 | 8.61 | 393.33 | - | 已结项 | |
电缆植入式特种电子标签V1.0 | 203.00 | 1.49 | 199.48 | - | 已结项 | |
需求侧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 142.00 | 5.32 | 140.75 | - | 已结项 | |
电缆物资智能管理柜 | 107.50 | 44.11 | 62.79 | - | 已结项 | |
电缆植入式特种电子标签V2.0 | 453.40 | 221.11 | - | - | 在研 | |
电缆RFID现场运维巡检装置 | 311.00 | 205.84 | - | - | 在研 | |
500(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 | 166.00 | 146.48 | - | - | 在研 | |
电缆隧道管廊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开发 | 140.00 | 136.94 | - | - | 已结项 | |
智能电力安全工器具仓&备品备件专业仓 | 247.00 | 215.06 | - | - | 在研 | |
合计 | 9,388.27 | 4,449.67 | 3,546.63 | 1,270.68 | - |
由上表,随着公司主营业务领域不断扩展,以及公司客户对已有产品的更新迭代要求,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型主要研发项目数量分别为4个、17个及23个,相关投入呈快速上升趋势。
综上,基于人才储备、长期技术积累型及市场型研发投入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较快,具备业务合理性。
报告期内入职的研发人员中,核心技术人员魏建刚存在与原单位关于竞业禁止的约定,但并未违反其与原单位之间的竞业禁止约定,其在发行人处任职不会对发行人产生不利影响。除上述情形外,其他报告期内入职且目前在职的研发人员与原单位之间不存在竞业禁止、职务发明等方面的约定,相关研发人员不存在违反竞业禁止的情形,也不存在原单位职务发明的情形。具体情况如下:
发行人报告期内入职的且目前在职的研发人员中,魏建刚存在与原单位签署竞业限制的情形:魏建刚于2020年10月入职发行人,其于2020年9月离职时与原任职单位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期为2020年9月30日至2020年12月29日。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魏建刚已每月将其在发行人的任职情况通过邮件反馈给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并未提出魏建刚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主张;根据魏建刚工资卡的银行流水记录,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上述竞业限制期向魏建刚支付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根据魏建刚出具的书面确认,魏建刚至今未收到原任职单位要求其承担竞业限制、禁止责任的书面通知、诉讼或仲裁请求。
除魏建刚外,发行人报告期内入职的且目前在职的其他研发人员均不存在与原单位关于竞业禁止、职务发明等方面的约定的情形,并出具了相关书面承诺。
经检索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发行人或其子公司不存在有关知识产权或竞业限制方面的诉讼、仲裁记录。
此外,发行人报告期内入职的且目前在职的研发人员均出具书面承诺,确认“未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或其他利益,亦未与任何单位发生有关竞业限制或侵犯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的纠纷”。
综上所述,截至本问询回复出具日,核心技术人员魏建刚与原单位存在竞业禁止的约定,但其在发行人处任职并未违反该约定,因此不会对发行人产生不利影响;除魏建刚外,其他报告期内入职且目前在职的研发人员与原单位之间不存在关于竞业禁止、职务发明等方面的约定,与原任职单位之间亦不存在竞业、职务发明等纠纷或潜在纠纷。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2.40 | 2.06 | 1.68 | |
1.54 | 1.57 | 1.00 | |
大烨智能 | 1.13 | 0.89 | 0.73 |
智洋创新 | 1.38 | 1.43 | 1.24 |
可比公司平均值 | 1.61 | 1.49 | 1.16 |
发行人 | 2.79 | 2.81 | 2.24 |
注: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泽宇智能2020年度月平均薪酬=当年研发费用职工薪酬/当年12个月加权平均研发人数/12;其他月平均薪酬=当年研发费用职工薪酬/((年初研发人员数量+年末研发人员数量)/2)/12。
由上表可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人
公司名称 | 学历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2020年末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威胜信息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129 | 34.68% | 111 | 30.49% | 106 | 30.29% |
本科 | 182 | 48.92% | 194 | 53.30% | 185 | 52.86% | |
本科及以上小计 | 311 | 83.60% | 305 | 83.79% | 291 | 83.14% | |
专科及以下 | 61 | 16.40% | 59 | 16.21% | 59 | 16.86% | |
合计 | 372 | 100.00% | 364 | 100.00% | 350 | 100.00% | |
泽宇智能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4 | 10.53% | 4 | 11.11% | - | - |
本科 | 24 | 63.16% | 23 | 63.89% | 23 | 74.19% | |
本科及以上小计 | 28 | 73.68% | 27 | 75.00% | 23 | 74.19% | |
专科及以下 | 10 | 26.32% | 9 | 25.00% | 8 | 25.81% | |
合计 | 38 | 100.00% | 36 | 100.00% | 31 | 100.00% | |
大烨智能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9 | 11.11% | 8 | 10.53% | 8 | 9.76% |
本科 | 41 | 50.62% | 37 | 48.68% | 38 | 46.34% | |
本科及以上小计 | 50 | 61.73% | 45 | 59.21% | 46 | 56.10% | |
专科及以下 | 31 | 38.27% | 31 | 10.79% | 36 | 43.90% | |
合计 | 81 | 100.00% | 76 | 100.00% | 82 | 100.00% | |
智洋创新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72 | 20.63% | 58 | 19.93% | 未披露 | 未披露 |
本科 | 258 | 73.93% | 217 | 74.57% | 未披露 | 未披露 | |
本科及以上小计 | 330 | 94.56% | 275 | 94.50% | 未披露 | 未披露 | |
专科及以下 | 19 | 5.44% | 16 | 5.50% | 未披露 | 未披露 | |
合计 | 349 | 100.00% | 291 | 100.00% | 未披露 | 未披露 | |
发行人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39 | 25.83% | 32 | 25.81% | 8 | 16.33% |
本科 | 111 | 73.51% | 88 | 70.97% | 40 | 81.63% | |
本科及以上小计 | 150 | 99.34% | 120 | 96.77% | 48 | 97.96% | |
专科及以下 | 1 | 0.66% | 4 | 3.23% | 1 | 2.04% | |
合计 | 151 | 100.00% | 124 | 100.00% | 49 | 100.00% |
由上表可知,公司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主要以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为主,相关人员均具有较强的学历教育背景,具有更高的薪酬标准需求,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尤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显著高于泽宇智能、大烨智能,因此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有合理性。
除研发人员高学历背景的普遍因素影响外,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还受地理位置及业务模式、研发内容等因素影响。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均工资有所差异。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与可比公司威胜信息、智洋创新所在地全体居民工资性收入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 | 省市名称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威胜信息 | 湖南省长沙市 | 3.64 | 3.48 | 3.25 |
智洋创新 | 山东省淄博市 | 3.03 | 2.89 | 2.68 |
发行人 | 江苏省南京市 | 4.31 | 4.14 | 3.78 |
注:数据来源于2020年至2022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上表可见,公司所在地南京市居民工资性收入高于威胜信息所在地长沙市、智洋创新所在地淄博市,因此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高于威胜信息、智洋创新具有合理性。
泽宇智能与大烨智能业务模式、研发内容与公司不同,导致研发人员月均薪酬与公司相比有所差异。
①根据泽宇智能公开披露信息显示:泽宇智能为非研发驱动型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研发人员薪酬水平较低,2020年至2022年研发人数为31人、36人和38人,远低于公司49人、124人和151人,而公司坚持以业务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注重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平均薪酬高于泽宇智能具有合理性。
②根据大烨智能公开披露资料显示:大烨智能专注于智能配电领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一二次智能配电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而公司业务领域为智能电力物联终端、智能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等,为此引入国内一流企业中具备多年通信和物联网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打造“物联网+AI算法”、“芯片+传感”和“智能终端+通信设备”电力物联网研发团队,上述专业人才薪酬较高,因此薪资水平高于大烨智能具有合理性。
结合以上分析,由于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高于威胜信息和智洋创新,且公司所在地全体居民工资性收入高于上述可比公司,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高于威胜信息、智洋创新具有合理性;公司研发人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显著高于泽宇智能、大烨智能,且公司在业务模式及研发内容上更具前瞻性、多元性,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高于泽宇智能、大烨智能具有合理性。
综上所述,公司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有合理性。
公司主要根据员工所属部门及岗位性质划分研发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其中,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活动的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承担行政、财务及其他管理职能的人员认定为管理人员,具体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认定为生产人员,区分标准明确。
2022年末,公司现有研发人员在各部门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部门 | 人数 | 主要职能 |
研创事业部 | 19 | 聚焦提供覆盖“云、网、边、端、芯”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围绕电力物联网与新型电力系统领域,负责新市场机会的项目孵化和新产品形态的探索性开发,并联合各个事业部进行整体型、集成式落用。 |
智能平台事业部 | 26 | 聚焦“云”和“算法”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围绕电力行业物联站端系统、主站平台应用技术研究,在变电站、配电站房、低压台区等领域的智能巡视和辅助监控等场景,依托微应用和组件化的软件架构,结合多类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负责变电站远程巡视系统、智慧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配电站房辅助监控系统、低压台区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等产品的研发。 |
终端事业部 | 63 | 聚焦“边、端”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围绕电力物联网领域,负责从感知层到边缘层提供电力细分场景的全系列产品研发,具体包括TTU、LTU、DTU、FTU等产品。 |
通信与传感事业部 | 22 | 聚焦“网”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围绕电力行业配电站房、低压台区、营销抄表等业务领域,依托物联通信技术、边缘计算技术、AI算法等技术研究,负责HPLC通信模块、边缘物联AI网关、工业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 |
芯片事业部 | 10 | 聚焦“芯”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围绕电力芯片领域和方向,负责宽带载波、电源、通信、主控等芯片产品的自主研发及委外研发,致力于开展自研产品关键芯片的国产化替代。 |
新能源事业部 | 4 |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中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接入和电网设备运行、信息、通信等系列场景需求进行技术研发,负责EPC储能项目集成、光储充一体化、分布式能源协控、有序充电、变压器声纹监测等相关技术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并逐步拓展至其他工业领域。 |
3060实验室 | 7 | 围绕电力物联网领域,针对公司“云、网、边、端、芯”各项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的预研和孵化,同时针对新型电力系统领域,联合各事业部进行分布式光伏接入、有序充电等新型解决方案的规划和落地。 |
合计 | 151 | / |
由上表可知,公司研发人员专职从事研发活动,在各自方向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不存在将生产、管理或其他岗位职责的员工归类为研发人员的情形。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及薪酬会计处理情况如下:
姓名 | 职务 | 工作内容 | 薪酬核算情况 |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顾雄飞 | 总经理 | 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 管理费用 | 管理费用 | 管理费用 |
孙侃 | 总工程师 | 负责规划研发方向,参与研发产品的评价 | 研发费用 | 1-4月研发费用;5-10月管理费用;11-12月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卜权 | 终端事业部总经理 | 负责终端事业部的研发主持工作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关润民 | 研创事业部总经理 | 负责研创事业部的研发主持工作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马培龙 | 智能平台事业部总经理 | 负责智能平台事业部的研发主持工作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魏建刚 | 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兼通信与传感事业部总经理 | 负责芯片事业部和通信与传感事业部研发主持工作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仲刚 | 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 | 负责新能源事业部研发主持工作 |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 | - |
注:仲刚于2021年8月入职,因此2020年无薪酬支出。
由上表,顾雄飞作为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管理工作,亦作为研发总负责人对研发工作进行整体管理,公司将其薪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孙侃现任公司总工程师,除2021年5-10月份因调入总裁办公室挂职锻炼期间薪酬计入管理费用外,其余工资薪酬均计入研发费用。除此之外的核心技术人员,均承担具体研发任务,未参与生产、管理等相关活动,相关工资薪酬计入研发费用。
公司依据核心人员岗位职责及参与研发工作的情况,将其薪酬计入管理费用或研发费用,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具有合理性。
公司研发项目由具体研发部门主导,结合市场营销中心、制造中心、项目交付部等部门根据其市场调研、生产优化等提出的需求,进行立项评审,立项评审通过后开展研发活动。研发项目主要分为长期技术积累型研发项目及市场型研发项目,其中前者系对新理论、新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后者系满足新产品自研、现有产品升级迭代的需求。生产订单系处于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以实现产品销售为目的。因此公司研发项目未与具体生产订单相对应,两者相互独立。
(1)公司研发流程:公司按《研发项目管理办法》指导研发项目开展,覆盖产品规划到结项验收各个阶段,公司全过程设置决策评审和过程技术评审点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把控,具体研发流程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见,公司研发主要阶段包括:产品规划、方案设计、产品开发、产品验证、试产&试点验证和项目结项验收,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流程控制文件。
(2)公司生产流程:公司自主生产的智能电力物联终端产品工艺流程图如下:
由上图可见,智能电力物联终端产品主要生产流程包括:依据销售订单生成生产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生产主要流程如下:SMT外协贴片,使用AOI设备对贴片后的物料进行光学检测、单板生产完成之后,进行定制化软件APP整机烧录和组装、OBA抽检,最终合格产品入库。
综上所述,公司研发环节按“研发立项报告”的要求从事研发活动,主要包括产品规划、方案设计、产品开发、产品验证、试产&试点验证、结项验收等阶段;生产环节系根据“生产订单”进行批量生产活动。公司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的划分标准为“研发立项报告”和“生产订单”。
公司研发项目不与具体生产订单对应,研发、生产的主要流程可以明确区分,研发人员均为专职研发人员,研发领料与生产领料能够清晰、有效区分,研发部门配备独立的组装器具及测试仪表、仪器等,研发组装测试与生产组装测试相互独立,公司不涉及相关支出在生产成本和研发支出之间的分摊。
研发过程中的试产&试点验证阶段:
(1)领料
研发领料与生产领料流程的区别 | ||
类别 | 领用环节控制 | 财务核算环节控制 |
研发领料 | 研发部门根据研发需求发起领料流程,生成研发领料单;领料单注有:领用部门、领料人、研发项目、物料明细、时间等信息。 | 领料单根据仓库管理员录入ERP系统中对应的研发项目,系统自动归集到相应的研发项目,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生成凭证。 |
生产领料 | 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发起领料流程,生成生产领料单;领料单注有:领用部门、领料人、生产订单、物料明细、时间等信息。 | 主要根据仓库管理员录入ERP系统中“生产领料单列表”中物料明细及对应订单,将耗用材料的成本归集至“生产成本”。 |
公司研发项目中涉及的领料与生产成本中领料能够有效区分,并均能准确核算各自的材料成本。
(2)人工成本
研发项目的设计由研发人员独立完成,设计完成后,部分研发项目涉及研发样机的组装生产及测试,组装与测试由公司研发硬件工程师负责,生产部门人员不参与研发样机的组装与测试工作,因此研发人工成本与生产人工成本相互独立。
研发部门有独立的办公场地,房租及水电费用按照研发部门使用面积占公司总面积的比例分摊水电费用,研发部门配备独立的组装器具及测试仪表、仪器等,具有小批量样品的装配检测能力。
综上所述,公司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相互独立,相关支出不涉及生产成本与研发支出之间的分摊。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办法》《研发中心研发项目管理及评审验收管理规则》《研发中心实验室工作细则》《研发中心产品检测工作规程》《研发中心研发项目需求采购管理规则》等内部控制制度,对研发项目的立项条件和审核标准、过程管理、成果保护等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项目的实施推进;明确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及核算程序,能够有效管理和记录项目进展情况,确保研发费用归集及核算的准确性;制定了研发项目成果验收管理规定,对项目验收结项和项目资料归档做出了明确要求。公司研发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得到了有效执行。
报告期内,公司委托研发费用和检测费用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
委托研发费用 | 914.32 | 78.06% | 244.68 | 46.40% | 334.56 | 77.57% |
检测费用 | 256.96 | 21.94% | 282.65 | 53.60% | 96.76 | 22.43% |
合计 | 1,171.28 | 100.00% | 527.32 | 100.00% | 431.32 | 100.00% |
公司除芯片类研发项目需要委托厂家购买硅片、流片和封装测试外,报告期内发生的其他委外研发费用主要用于购买辅助开发服务,主要核心研发活动皆由公司自主完成。针对研发形成的样品能否达到项目设计要求,能否满足行业的标准,公司需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公司报告期内研发项目较多,因此检测费用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委托研发对应的前五大项目详情如下:
单位:万元
研发项目 | 受托研发单位 | 项目金额 | 研发成果 | 成果归属 | 应用情况 |
HPLC芯片及模块 |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 | 657.27 | 发明专利3项:1、ZL202210661368.72、ZL202111103715.63、ZL202110690326.1 | HPLC单模芯片累计发货数万颗,形成了小规模的商业产品应用,支持了公司低压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块需求。 | |
RFID芯片项目 | 上海明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 188.68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项:BS.215685113 | 佳源科技 | 项目还在研制中,相关产品还未得到应用。 |
HPLC芯片研发项目 | 创耀(苏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34.72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项:BS.225606925 | 佳源科技 | 委托受托单位进行HPLC芯片功能设计,项目尚未形成收入。 |
UHFRFID多功能移动作业终端 | 北京三凯威科技有限公司 | 46.70 | 实用新型专利2项:1、ZL202022692054.22、ZL202022692035.X外观设计1项:1、ZL202130508041.2 | 佳源科技 | 该项目形成JY-R3001多功能移动作业终端产品,且在报告期内已形成相关收入。 |
智能电力安全工器具仓&备品备件专业仓 | 南京点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39.07 | 无 | - | 该项目形成安全工器具柜管理软件,支撑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项目拓展,且在报告期内已形成相关收入。 |
合计 | 1,066.44 | ||||
报告期内委托研发费用合计 | 1,493.55 | ||||
主要研发项目费用占报告期内委托研发费用合计比例 | 71.40% |
由上表可知,报告期内公司委托研发主要涉及HPLC芯片、RFID芯片等与芯片研发有关的项目。芯片研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芯片产品定义、系统方案概要设计、算法仿真、硬件和软件工程实现、芯片委外加工和封测等工序。由于公司的资源有限,公司掌握芯片开发能力的核心要素,即对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需求的感知,结合电力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专业需求和目标等,具体芯片的EDA、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交由专业的半导体厂商完成。此类委托研发符合市场专业分工的产品开发模式,不涉及对受托方的重大依赖。
公司其余委外研发项目是将手持机APP、系统大屏显示等非核心软件系统委托给外部开发商,研发项目的核心技术皆由公司掌握,亦不存在对受托方的重大依赖。
报告期内,公司部分研发项目会涉及到研发材料,其中研发材料主要用于边缘物联AI网关、智能融合终端、HPLC芯片及模块、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和智能塑壳断路器等产品的研发,研发会形成研发样品,研发样品不能直接对外销售。
研发样品不能对外销售的原因系:不同客户对产品有不同性能、参数的需求,研发样品不满足直接销售的条件;部分研发形成的研发样品功能、性能参数能否达到设计要求,需要经过EMC(电子兼容)测试、功能老化测试、跌落测试和高温恒温测试等破坏性试验,试验后样品已不具备对外销售条件。
综上,公司研发样品无对外销售的价值,具有商业合理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形成废料暂时存放在废料仓库,公司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定期对研发废料进行清理。因研发废料多为使用过的电子元器件类零部件,大部分需焊接至主板上,一旦使用后无回收利用价值。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研发领料相对较少,随着2022年度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公司当年清理了部分无使用价值废品废料,未形成相关收入。2022年处理的研发废料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电子元器件 | 电线电源类 | 钣金结构件 |
HPLC芯片及模块 | 51.87 | - | - |
配网馈线终端FTU-罩式 | 16.08 | 1.72 | 0.40 |
合计 | 67.95 | 1.72 | 0.64 |
注:上表金额为研发材料领用时的账面金额。
电子元器件、电线电源类等多为需焊接至主板上的零件,一旦使用后回收利用价值较低,钣金类为五金零部件,有部分回收价值。2022年度处理的废料中电子元器件和电线电源类合计占比99.43%,因废品价值较低处理时未形成收入。
综上所述,公司研发样品无对外销售价值、废料无使用价值,且残值较低在清理时未产生收入具有商业合理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领料去向如下:
项目 | 样品数量(个/批)[注1] | 金额(万元) | 备注 |
研发样品-自测 | 1,280 | 536.49 | - |
研发样品-送样收回 | 137 | 81.76 | - |
研发样品-检测送样 | 81 | 108.69 | 截至2022-12-31未收回 |
研发材料 | - | 109.44 | 主要为在研材料 |
研发废料 | 79[注2] | 174.15 | 包含报废样品 |
合计 | / | 1,010.52 | - |
注1:研发样品为芯片、电子标签等产品,统计数量时一个项目作为1批;
注2:该数量为报废样品的数量。
(1)部分研发样品置于公司仓库,供研发实验室测试使用,公司各个研发项目之间并不孤立,公司现有产品的升级迭代、新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需要一系列场景进行模拟测试,构建测试场景需领用较多的研发样品,在测试中损毁的研发样品,经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做报废处理;公司研发部门为取得实验数据会对部分研发样品做功能老化测试、跌落测试和高温恒温测试等破坏性测试,样品损坏后无使用价值,经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公司对其做报废处理;少量研发样品还会陈列在展览室供客户参观讲解使用。
(2)部分送研发样品往检测机构检验,通过检测认证合格后,公司可以参与相应产品的招投标。检测机构会对部分样品做EMC(电子兼容)测试、功能老化测试、跌落测试和高温恒温测试等破坏性试验,实验后无使用价值,公司一般不收回;部分研发样品做非破坏性试验,出具报告后,检测机构一般会留样1-2年,对价值较高的留样,到期后公司会收回,用于后续研发项目的测试。
对于研发废品废料,公司一般先置于研发仓库,待积累到一定数量时,选择有相关资质机构对研发废品废料进行清理。
如同属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煜邦电力(688597.SH)亦在公开材料中披露:研发材料主要是煜邦电力研发部门领用的用于研发试验的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研发试验产生的合格产品一部分用于检测单位送检,剩余部分入产品库存,不合格产品作为废品处理。
综上所述,公司研发样品部分用于后续研发项目测试使用,部分用于内外部破坏性测试,少量用于陈列展览使用,对于损坏后无使用价值的研发样品,经项目经理和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做报废处理,转为废品废料。公司会定期找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对研发废品废料进行清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废料清理未形成收入,公司研发废品废料非危险废弃物,因此无清理费用。公司的研发样品、废料的处理方式与煜邦电力较为一致,符合行业惯例。
公司建立了研发项目管理机制,明确研发支出的开支范围、标准和审批程序,制定并执行了研发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计入研发费用的各项投入均与研发项目相关,与研发无关的费用不得在研发支出中列支。
公司按照研发项目归集核算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各项投入的归集与核算方式如下:
项目 | 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方式 |
职工薪酬 | 研发部职工薪酬根据各研发项目的工时比重归集至各研发项目。 |
材料投入 | 研发过程中领用的备件耗材等材料通过领料单和研发项目编号进行准确归集。对于在研发过程中领用的备件耗材,由于其属于研发活动的直接消耗,全部计入研发费用。 |
技术检测服务费 | 按研发相关合同及其约定进行研发费用的核算。 |
其他费用 | 折旧、房租物业水电费用按照各研发项目的工时占比在各研发项目之间进行分摊。 |
(1)职工薪酬
公司研发人员与生产人员相互独立,研发项目的直接人工是由各研发部门人员根据其实际参与各项目的研发工时在OA中填报工时记录,研发部门负责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检查研发工时填报记录是否有异常并进行审批。各研发部门负责人汇总部门研发工时按月提交至人事部,人事部按照审批的研发工时及相应人员的工资计算出各研发项目应分摊的人工成本,并提交至财务部。
(2)材料投入
研发领用的材料系在研发过程中领用的备件耗材。研发部门根据研发需求发起领料流程,生成带有项目编号和项目名称的研发领料单,领料单经研发部门负责人、仓库管理员、仓库主管审批后方可领料出库,确保相关物料的领用与研发项目相关。
(3)技术检测服务费
公司仅将与研发项目相关的委托研发费用、检测费归入研发费用核算。对于研发项目相关的委托研发费用,公司会获取项目验收单等材料,按研发相关合同及其约定进行研发费用的核算。
(4)其他费用
研发项目中投入的其他费用主要为折旧费、房租物业和水电费等。
研发部门有独立的装配、测试设备及办公设备,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照当月各项目分摊的工时占比在各项目之间分摊。财务人员根据汇总的工时情况以及固定资产卡片账中的折旧金额,计算各研发项目分摊折旧金额。
研发部门房租、水电、物业费费按照研发部门办公用地面积占总办公用地面积进行分摊,然后按照当月各个研发项目占总研发人工工时的比例分摊房租、水电和物业费。
综上所述,公司能准确区分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各项研发支出与研发项目相匹配,且公司在职工薪酬、材料投入、技术检测服务费及其他费用投入方面均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计入研发费用的各项投入均与研发项目相关。
研发项目各项投入均能准确的按照研发项目归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研发费用的归集、核算准确。
【中介机构核查情况】
针对上述事项,保荐人、申报会计师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研发台账,访谈研发负责人及核心人员,了解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增长较快的原因,并分析合理性;
2、查阅报告期内发行人的花名册,了解报告期内入职的研发人员及报告期末各研发部门人员情况;
3、取得报告期内入职且在职的研发人员出具的确认函,了解相关人员与原单位有关竞业禁止、职务发明的约定情况;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官方网站,确认发行人或其子公司有关知识产权或竞业限制方面的诉讼、仲裁记录情况;
4、查询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析发行人研发人均薪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差异的原因;
5、获取研发、生产流程图,查阅发行人相关账务处理,访谈发行人研发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了解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的相关流程及成本费用核算方式;
6、获取并检查了发行人的研发内控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及账务处理相关制度,了解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
7、获取研发台账,统计报告期内委托研发费用与检测费用的金额;获取委托研发明细表、委托研发合同、研发成果等相关文件,访谈研发负责人,了解委托研发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是否对受托方存在重大依赖;
8、针对研发样品、废料的去向,履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抽取了研发领料清单进行检查,对全部的研发样品入库申请表、研发样品领用申请表、研发样品报废申请表、研发废弃物处置表等文件进行检查,检查了研发样品台账;
(2) 访谈研发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了解研发样品、废料的价值, 分析复核研发样品、废料的使用、销售价格;通过公开信息,查询电力行业研发样品、废料的处理方式和去向,分析发行人相关处理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3)对研发库存样品进行了盘点,截至盘点日,盘点情况如下:
项目 | 样品数量(个/批)[注1] | 金额(万元) | 盘点数量(个) | 盘点金额(万元) | 金额盘点比例(%) | 备注 |
研发样品-自测 | 1,280 | 536.49 | 1,033 | 471.27 | 87.84 | - |
研发样品-送样收回 | 137 | 81.76 | 137 | 81.76 | 100.00 | - |
研发样品-检测送样 | 81 | 108.69 | - | - | - | 截至2022-12-31未收回 |
研发材料 | - | 109.44 | - | 105.22 | 96.14 | 主要为在研材料 |
研发废料 | 79[注2] | 174.15 | - | - | - | 包含报废样品 |
合计 | / | 1,010.52 | / | 658.25 | 90.46[注3] | - |
注1:研发样品为芯片、电子标签等产品,统计数量时一个项目作为1批;
注2:该数量为报废样品的数量;
注3:金额盘点比例=盘点金额/(研发样品自测金额+送样回收金额+研发材料金额)。
(4)对研发废料收购商进行了访谈,详细询问了其与公司废品交易时间、次数,交易的定价依据等情况,通过访谈确认,报告期内共向其出售废料一批,出售废料金额占报告期内报废研发领料金额的比例为40.37%,剩余报告期内报废研发废料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出售。
9、选取样本检查研发相关的合同、研发领料单、人工分配表、发票及付款单据等支持性文件,评价研发费用归集的准确性。
经核查,保荐人、申报会计师认为:
1、报告期内,发行人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较快具有合理性;发行人仅有核心技术人员魏建刚与原单位存在竞业禁止的约定,但其在发行人处任职并未违反该约定,无相关不利影响,其他报告期内入职且目前在职的研发人员与原单位之间均不存在关于竞业禁止、职务发明等方面的约定;研发人员月平均薪酬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有合理性;现有研发人员均为各具体研发部门的专职研发人员,不存在将生产、管理或其他岗位职责的员工归类为研发人员的情形;发行人核心技术人员中存在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相应薪酬计入管理费用,其余核心技术人员在所属研发岗位期间相应薪酬均计入研发费用。
2、发行人研发项目不与具体生产订单相对应;发行人研发和生产环节的划分标准为“研发立项报告”和“生产订单”;发行人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相互独立,不涉及生产成本与研发支出之间的分摊;发行人研发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得到了有效执行。
3、报告期各期委托研发费用和检测费用的金额真实、准确;委托研发项目对应的研发成果、归属及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情况与发行人实际情况相符,不存在对受托方的重大依赖。
4、发行人研发样品无销售价值,研发报废样品和研发废料无使用价值,报告期内出售未形成收入,废料清理亦未产生费用,具有商业合理性;报告期内研发样品置于仓库用于构建测试环境或用于内外部检测,对无使用价值或已损坏的研发样品做报废处理,研发废品废料定期清理,符合行业惯例。
5、发行人与研发相关的职工薪酬、研发材料及技术检测服务费等研发费用的归集、核算准确。(整理投行小茶馆)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音等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版权争议需要交涉,请直接联系原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客服查核属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热烈欢迎朋友们关注、转发、收藏本微信平台消息。
来源:IPO上市实务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