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股市行情

股市动态、上市公司股价行情解析。

芯动联科信披内容前后矛盾,为上市虚增收入及科创硬性指标

IPO看点 2023-02-12 07:27 9.5w阅读

根据上交所网站消息,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3213日召开2023年第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动联科”或“发行人”)的首发事项,这也是全面注册制后首批IPO公司上会,因此其审议进程更值得关注,不过芯动联科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也藏着多个问题,要想顺利通关并非易事。

芯动联科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测试与销售,此次IPO拟募集资金10亿元,分别用于高性能及工业级MEMS陀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及工业级MEMS加速度计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高精度MEMS压力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MEMS器件封装测试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01

调节信用政策虚增收入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6月,芯动联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989.10万、10858.45万、16609.31万、6797.03万,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792.58万、5189.91万、8260.51万、3106.44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7.47%、47.80%、49.73%、45.70%。公司2020年及2021年业绩呈爆发式增长,但是2022年上半年增速有所放缓。

伴随2020年和2021年的业绩增长,芯动联科应收账款规模也呈现显著增加态势。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6月,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为5428.69万、10311.78万、16554.46万、14419.26万,2020年相比2019年应收账款及票据增加89.95%,2021年相比2020年增加60.54%,短短两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增加了两倍,而2022年6月底,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减少12.90%,恰好与公司业绩变动出现明显的联动性。

 

除此之外,芯动联科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却没有现金流的支撑,表明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并没有收到钱。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6月,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4655.72万、7230.97万、12164.49万、8983.29万,与之对应的收现比分别为58.28%、66.59%、73.24%、132.16%。2019年及2020年公司收现比在6%上下。

 

另外,芯动联科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间也存在明显差距,2019年至2022年6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57.48万、-139.93万、2342.22万、3938.22万。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同期净利润差额逐年增加。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芯动联科2019年至2022年6月存货余额分别为465.48万、1572.08万、2864.32万、4225.24万,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06%、3.55%、5.28%、7.65%。而同期营收账款及票据占比分别为23.97%、23.30%、30.52%、26.09%,二者规模显著不同。芯动联科2019年至2021年存货余额有所增加,但是增加规模相对较小,而同期营收账款规模则是成倍增长,所以,公司2019年至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差额较大,主要原因则是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增长较大。

 

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结论,芯动联科在产品销售时调节了给客户的信用期,使得客户回款时间相较销售时间有所滞后,造成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增长较大,同时通过这种信用期调节也虚增了收入,这一切的做法均是为了在业绩上进行一定粉饰。

02

信披内容前后矛盾成绊脚石

进入全面注册制后,监管机构更加重视信披内容的真实性,但芯动联科的招股说明书中却出现了多处矛盾,将成为此次IPO的绊脚石之一。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芯动联科对经销商阿尔福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销售金额分别为3013.31万元、4697.98万元、3543.43万元、1883.38万元,同期与公司发生业务合作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3家、4家3家和2家,实现买断式经销收入金额分别为3108.86万元、4823.95万元、3588.28万元、1909.93万元。在简单做个减法之后便可得知,2019年至2022年1-6月公司对经销商阿尔福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之外的2家、3家2家和1 家经销商产生的收入分别为95.55万元、125.97万元、44.85万元、26.55万元。

 

而在芯动联科披露的2019年至2022年1-6月对经销商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经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80%、89.12%、98.53%和98.61%,由此可计算出芯动联科的经销收入分别应为3112.92万元、5271.52万元、3599.95万元、1909.93万元。而上文提到的芯动联科披露对买断式经销销售收入分别为3108.86万元、4823.95万元、3588.28万元、1909.93万元,与计算的经销收入间分别存在4.00万元、447.57万元、11.67万元、0.00万元的差额,而显著的差异的起点正好与2020年业绩爆发式增长的时点吻合,再度佐证芯动联科涉嫌利润调节。

另一处信披内容前后矛盾的地方则是在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上,根据芯动联科2022年6月签署的IPO申报稿来看,芯动联科表示,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公司不存在持股比例超过30%的股东,也不存在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或足以对股东大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

 

为此,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还询问芯动联科认定无实控人的依据。芯动联科也因此在2022年12月2日签署的首轮问询回复函中列举了很多理由,其中就包括,存在相反证据证明金晓冬与宣佩琦对于北京芯动的投资不存在一致行动,比如关于注册地的选择、股东分红、投资项目选择等。不过这些理由似乎并没有说服上交所,随后在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再次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询问。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面对上交所的再次问询,芯动联科似乎也注意到无实际控制人可能会成为上市路上最大的瑕疵,因此在2023年1月10日签署的第二轮问询回复函中表示,金晓冬与宣佩琦各持有北京芯动50%的股权,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83条第二款(六)规定的构成“一致行动人”的情形。确定金晓冬为芯动联科实控人,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为43.94%,超过30%。

 

03

突击拼凑科创指标只为上市

除了上文提到的芯动联科涉嫌虚增业绩来提升IPO通过概率外,为了更加满足科创板属性,芯动联科还在研发投入和员工人数上进行了紧急拼凑,从而使其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一)。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534.27万元、2601.97万元和4050.65万元,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8186.90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3.09%。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合计45人,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为57.14%。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研发投入虽然呈现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可以注意到芯动联科在发明专利方面始终停滞不前,最近一项发明专利还是在2017年3月提交。而员工人数方面,2019年到2022年6月末,公司员工人数分别为35人、51人、70人和78人,在2020年出现了明显增长,从2022年末的数据来看,技术人员45人,在公司管理结构没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技术人员是近些年员工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也意味着整个报告期内公司在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扩充之下却出现发明专利增长停滞的情况,虽然拼凑出了足够的科创硬性指标,但在科创属性上存在明显瑕疵。

END
投稿邮箱:ipokandian@126.com

商务联系:13641872170(赵振伟)

来源:IPO看点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