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论如何都不会否认房地产是一个很江湖的行业。
因为特别需要能人。
一直以来,业内能人如过江之鲤,横行在这个支柱产业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为各家进取和狂飙的房企,源源不断地贡献着弹药和荷尔蒙。
拿地能人,融资能人,关系能人,甚至自带流量的品牌能人,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企业一年三换将,有能人一年挂六印。
如果说这些能人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都是外部性、资源性人才。
本来,对此类能人的需求度,没有比2006年的龙湖更迫切。
那一年,龙湖刚刚进京,志在从区域龙头变身全国房企,马后炮地看,三年后(2009年)还要香港上市。
要地,要好地。在北京要做标杆项目立Flag;要钱,要大钱。大城市里,北京地价最贵,有之一,龙湖起家的重庆地价最低,也有之一。这其中的差距,要以十亿计。
比地和钱更重要的是人——要人,要能人。
于是,当年三月的一天,吴亚军与邵明晓面对面,开始了迄今龙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面试。
面试后,吴亚军对邵明晓的评价是:
有难得的企业家精神,既有宏观思考、生意逻辑,又对产品有追求,能深入产品关键细节,还有很好的直觉、系统思考能力强、个性果断……
结论是:邵是合适的地区总人选,北京可以交给他。
长长的溢美之词中,没有一个字与地和钱有关,而是关乎本色和内功。
在吴亚军看来,这些本色和内功,是渔不是鱼,是米其林的大厨水准不是山珍海味的食材,与龙湖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貌合神契。
事实证明,吴亚军没有看错。
从北京总到集团总,邵明晓一路开挂。
客观起见,在此引用独立人士、已离开多年的原龙湖人力事总房晟陶对邵的评价。
房的评价核心是:到黑铁时代,龙湖市值名列行业前茅(2570亿港元,民营房企之首);2022年,邵明晓圆满完成集团总两个任期,顺利交棒80后。
前者是经营战略成功,后者是人才战略成功。
看过去,人人都是哲学家,仿佛命里注定;看未来,大家都是冒险家,一切皆有可能。
想到16年前的面试,或许吴亚军仍心有余悸。
不错,龙湖与邵明晓是风云际会,但多为运气所致。吴亚军所激赏的“本色内功”,当时芸芸应聘者中,只在邵明晓身上感受到了。
在奉行长期主义的吴亚军眼里,撞大运找到一两个能人绝不是办法,她要的是人才的确定性。
确定性来自哪里?
曾有一位财经记者问战略大师特鲁克,怎样看出一家企业真心奉行长期主义,并有基业长青的可能?
大师回答:肯从头开始,花大气力培养人才,也就是长期人才战略。
长期战略的特点至少有两个,一是内生性,二是制度化,两者相加形成主体性。
在邵明晓就任北京总两年后,吴亚军又进行了一次面试,对象是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上百位应届毕业生。
最终入得龙湖“彀中”的学子中,有一位名叫陈序平。今年2月28日,他接棒邵明晓,成为龙湖史上第三位CEO。
对吴亚军而言,两任CEO之选,有相同,亦有不同。
今年刚届不惑之年的陈序平,与前任一样,亦不是“地与钱”意义上的能人。
他不仅与外部资源无关,甚至与外部无关。
这位1982年出生,2008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一毕业即以仕官生身份入职,14年的职业生涯尽属龙湖。
吴亚军对陈的评价是:有很强的方向感,对龙湖文化认同,企业家精神、生意逻辑,组织能力、再到驾驭大系统的能力,都很突出。
咦,是不是与16年前对邵明晓的评价很像?
龙湖的长期主义,在此亦可窥豹。
从成长经历上,两任CEO亦颇有隔代同频的节奏。
俱由由地区而总部,邵起家是帝都北京,陈起家是中国第四城成都,均为两个时代的战略重地。
两者在地区总任上都是5年左右,当然,也都业绩斐然。
邵在北京任上,销售额从0变成100亿元,陈在成都任上,销售额从53亿元增长到180.23亿元。
邵的故事更具传奇性。
当年手下只有16个兵的邵明晓,提出5年从0到60亿的目标,大家心怀忐忑:龙湖在重庆干了十多年,销售额也才20多亿。
5年之后,达成的果然不是60亿,而是100亿,而产品叫好又座,为龙湖树立全国性美誉度和品牌,立下汗马功劳。
陈的故事更有未来感。
白银时代,除了开发业务快速增长,陈治下的成都还承接了“空间即服务”战略以及商业、冠寓、养老等多航道业务的开拓,为新龙湖打出样板。
邵与陈的不同有三点。
一是年龄。邵为60后,陈为80后;二是“出身”。邵为社招空降,陈是仕官生自培。
三是吴亚军的心态不同。得到邵是庆幸,相遇于江湖,得到陈是笃定,成长于内部。
而由庆幸而笃定,是龙湖人才机制的质变。
吴亚军的笃定得益于龙湖推行了18年之久的仕官生计划。这个计划比邵明晓的龙湖生涯早了2年,比陈的入职早了4年,比龙湖上市早了5年。
这表明龙湖很早(2004年)就把人才发展放在战略地位,志在形成人才的内部造血机制。
而陈序平的顺利接棒,则意味着这种“长期战略”的开花结果,职业经理人团队自我造血能力业已形成,高管梯队的建设更加坚实。
坚持了18年的仕官生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共同穿透周期,走过深水区,健全了龙湖的整体人才战略。
它促成了企业从家族化到机构化的演进,使人才与企业达到“零磨合”状态,解决了人才适配难题,比较彻底解决了民营企业常有的“接班人焦虑”。
按前人力总房盛陶的看法,邵的两个任期穿越了周期,龙湖在业绩上2570亿港元市值,为行业前茅,也成为最大市值民企,人事上走向深度机构化,这些都使得创始人没有“复辟”的理由和机会。
仕官生计划何以奏效?
因为其落地感和执行度极佳的成长机制。
龙湖以“可预见的成长与发展”理念,制定了完善的成长路径图,如为期24个月的“仕官生”培养计划,设立进取而扎实的目标,如2-3年成长为一线经理,4-5年成为中层主力。
针对多元化业态,鼓励仕官生前两年扎根本航道,夯实行活,同时打开跨航道全局视野,以打造面向未来的商业领袖。
事实证明,“一张白纸”式的年轻人,对企业的使命与初心的认同度最高,比如“善待你一生”的使命感和“客户至上”的理念。
每当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出现不一致,而有人提出“利己”建议时,往往是这些校招生用“这样做一点都不龙湖”,或是“那‘善待你一生’呢?”这样的话,来“拨乱反正”。
一句能顶一万句,才是企业文化的威力和魅力。
实施长期人才战略好处不少,但肯做的企业不多,民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原因有三。
一是时间长,百年树人。
龙湖对应以长期发展战略,取长期主义,弃机会主义。
二是难度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邵明晓CEO职责中,就有一项非常明确的任务——领导企业团队建设,持续储备、培养管理人才。
三是有为人做嫁的风险。同行挖角,不遗余力。事实上,龙湖已成为了行内知名的黄埔军校之一。人才被挖之多,足以组建第二个龙湖。
对此,吴亚军亦不惧。
她认为,龙湖不怕挖角,但会关注三点。
第一、尽力使人才与公司形成最佳结合性,在龙湖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第二、看企业想留的人留下了没有;
第三、没留下来,有没有更好的人替代。
戎马倥偬之际,曾国藩曾在给兄弟的信中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这里的关键字是“多”。
所以,吴亚军特别关注人才的群体性,也就是团队的“强将率”——有猛将固然好,如能“猛将如云”,更好。
她对陈序平的评价之一就是“领导力很强”,会用人,会带人。衡量的标准是,“我(随意)从其团队抽一个人出来,他都能撑得住场”。
据邵明晓说,吴亚军有过“在龙湖,没有英雄”之论,龙湖人并未因此而不适,因为吴这话,首先针对的是自己。
一般而言,民企易出英雄,英雄往往就是大股东本人。老板一言堂,职业经理人沦为工具化的执行团队。
本来这个可以有,但龙湖真没有。
一次为工作,吴与邵争执不下。邵明晓一急将杯子摔在地上,夺门而去。吴亚军也急了,一把操起杯子也摔了。
看着地上的碎片,人力总房晟陶总结道:你俩搭配挺绝呀,简单+粗暴。
摔杯为敬之后,是反思和复盘,再后是从善如流——谁对听谁的。
高升集团总之际,邵明晓主持北京工作交接会。会上吴亚军话多了一点,老邵便怼:“吴总,这是你的会还是我的会?”
吴亚军愣住了,“你的会,你的会”,讪讪离去。
多次被怼后,吴亚军的感言却是:老邵是个正直的人。
在龙湖,“怼人不倦”的光荣传统反映了龙湖管理的精髓,即“龙湖是体系化、战略化的组织架构,管理方式是网格化沟通、网格化决策,重要决策都是由核心高管团队集体来完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邵明晓认为,“没有英雄”是龙湖一直追求的境界,它说明公司变成了高效的、战略性的有机体。”
但换一个角度看,“没有英雄”又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所以,要让一线员工有足够决策能力,能真正地去服务好客户。
截止目前,龙湖80后仕官生(仕官生2.0)已规模性从业务一线走向地区和集团管理团队。其中,中层管理者已近200人,高管团队中占比高达20%,内行人知道,这在房企是相当高的比例。
这次龙湖人事接力,是与时俱进之举。
行业已历三个年代,由黄金到白银再到黑铁,企业追求也由规模到效率再到价值,企业价值更由土地红利到金融红利再到管理红利。
史上三任CEO,从大股东兼任,到职业经理人专任,再到仕官生子弟兵接任,龙湖的人事接力精准对应着行业的转变节点和发展方向。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2022年是仕官生计划的成人礼之年,也是龙湖的而立之年。
业绩会上常见的吴亚军、邵明晓和赵轶的搭配,映射着龙湖战略、运营和财务高质量协同。
如今陈序平接棒CEO,“铁三角”变成了“新四极”,这标志着龙湖的人才战略的成熟、成型和进化。它与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将展现出独特而巨大的竞争优势,成为龙湖未来发展的最大筹码和自驱力,之一。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地产豪言”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