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数字化转型逼近,这家房企掀起智慧人居革命

乐居财经 2022-01-25 14:56 3.5w阅读

文/乐居财经范慧茹

2021年房地产市场监管趋严,行业异常艰难,不少中小房企在流动性危机下应声倒地,引发行业新的思考,过去高周转、高杠杆已经无法适应当下融资、监管等政策趋紧的市场风向。

曾经凭借“跑马圈地”以及高周转的开发模式一跃成为行业黑马的现象越来越少,告别“白银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活下去”成为了中小房企的紧要目标。

数字化转型逼近

在三道红线以及监管趋紧下,除了积极降负债外,房企如何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在各行各业纷纷掀起科技化浪潮下,房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被寄予厚望。在大数据时代,房企能否有效挖掘数据并运用到实际,将决定着房企能否在同等条件下产生新的盈利空间和利润增长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克而瑞发布的《2021中国地产数字化转型报告》(简称“报告”)显示,近9成的头部房企已经健全数字化基建,通过信息化系统来优化现有业务模式或提升企业运营能效。

但仅有22%的企业将数字化落实到了实际应用,而对于进一步的智能化应用,报告显示,仅有8%的企业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智慧人居样板浮出

数字经济时代,拥有雄厚资本加持的部分头部企业,数字化建设让一众房企望尘莫及时。但数字化及智能化应用并非头部房企特权,以实地集团为例,对科技地产的践行,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孜孜以求,让其在地产圈名声大噪。

2021年,实地集团入榜“科技风云榜”,成为唯一一家上榜的地产公司。凭借在智慧人居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不断地创新突破,实地集团频频斩获各项殊荣。

作为智慧人居、科技地产最早的实践者之一,实地集团不断更新迭代智能产品和服务。2018年,实地集团提出构建智慧人居生态系统SLS的战略设想;2019年,便在重庆落地全国首个全场景智慧社区;2020年,率先发布首个OTA智能社区,并且主导编写《智慧社区信息模型标准》。

实地集团在北京发布了首个OTA智能社区

2021年,实地将智慧社区万物互联的OTA体验进行了服务升级与用户端拓展。SLS智慧社区大脑将客户拓展到业主、物业、商家、政府、三方平台、生态开发六大端口,线下联动社区物业、安防、物流、通勤,提供更完善的社区服务,线上提供涵盖健康、能源、生活、教育四大服务包体系。

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实地集团不仅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工程院,进行SLS智慧社区大脑以及系列智慧配套产品研发,还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赋能智慧人居发展。2021年底,在和华为中国移动、软通智慧等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实地和腾讯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发布了智能生活及智慧社区2.0解决方案。据悉,目前智慧社区方案已正式落地到实地的地产和住宅项目中。

实地集团与腾讯、如影智能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丰富智慧社区服务场景

日前,实地集团凭借首个5GSA独立组网的OTA智能社区,获邀作为首家房地产企业加入了5G产业技术联盟,与众成员单位,如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华为、中兴等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致力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重塑品质格局

正如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此前所言,当“快周转”告一段落,行业的竞争将回归产品和服务。这对于储备了一定科技实力的实地集团来说,更为得心应手。

如在建造环节方面,实地集团通过智能工程系统、建造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对建造过程进行全程实时把控,起到严控品质的作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实地集团也颇为严苛,一直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建造理念,如采用可循环使用300次的铝模代替木模等。

品质放在阳光下才能经得起考验。2021年,实地集团先后举办了工地开放日、智慧工程样板间开放日等活动,邀请业主现场检验施工细节,将实地工程品质直观地呈现在公众眼前。

实地智慧工程样板间实景

在项目设计方面,实地集团展现了科技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运用。将美学与智能、实用与科技相融合,重塑智能科技的居住体验空间。在2016年,实地广州常春藤项目还获得了全球首个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英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BREEAM)认证。目前,实地集团绿色建筑项目样本已先后在广州、深圳、北京等31个城市落地。

凭借着科技创新的底层驱动逻辑,实地集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截至目前,其开发项目已经覆盖全国6大城市群,落子31个重点城市,其中一二线重点城市居多,并稳居百强房企之列,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50”奖项。

广州实地常春藤社区实景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