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福建将探索“大学区制” 学区房再生变?

乐居财经 2021-10-18 13:28 6.7w阅读

  一直以来,关于学区政策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一方面,学区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学区房还肩负着家庭资产保卫的重任。

  以厦门为例,一街之隔的房子,因为学区的差异,价格也是天差地别。比如厦门嘉禾路两侧,房龄差不多的房子,划片厦门头部学区松柏的小区,单价在6-8万+,而另一侧划片江头的小区,单价只有3-5万+,差价接近三万。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

  那么,假如,将学区的魔方随机拧一把,每个小区对应的学区的划分不再固定,把学生入读小学或初中由“一对一”变成“一对多”,这一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福建“大学区”制的空降,或许将来会对未来的学区划分,产生新的影响。

  福建将探索“大学区”制

  10月13日下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发展专场),介绍“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情况。会上提出:支持各地探索“大学区”制管理改革。

1

  据省教育厅相关领导介绍,在“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福建省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其中包括如下四点:

  聚焦城乡一体:实施城区学位增补计划,保障随迁子女等新增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严防出现新的“大班额”“大校额”。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水平,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聚焦区域均衡:支持各地探索“大学区”制管理改革,完善强校带弱校、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实现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通过“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等,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共同体和新优质特色学校,加快缩小城乡、校际间教育水平差距。力争到2023年,10个左右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到2025年创建范围进一步扩大。

  聚焦质量提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双减”等文件精神,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规范考试管理,推进减负增效。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实施新时代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新方案”,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引导改进教学。

  聚焦典型带动:加强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及应用推广,完善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培育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实践案例,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认定300所左右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带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学区”制招生将打破房子和学位的唯一对应关系,和片区内的其他房源共享学校,这样学区溢价高的房源直接“降温”,也会分流优秀的生源。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体现。

  在叠加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双重影响之下,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加速。近日,教育部决定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12个试点城市里,福建省三明市也位列其中。

  根据对目前教育改革多个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所谓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重点的改革内容可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逐渐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另外就一个就是“学制改革”。

  “大学区”制影响几何?

  未来,“大学区”制如果真的落地,是否会撼动学区房的地位呢?

  关于“大学区”制这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其实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词了。“大学区制”即将周边3-4所学校所在的范围组合成一个“学区”,实行相对就近入学,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今年7月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一则重磅文件——《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1

  对于学区房炒作乱象,深圳出台的《条例》明确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以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

  信息显示,深圳的“大学区”制出台后,深圳TOP级学区房两个月直降300万,部分中介甚至今年都没能开单。

1

  以深圳关注度高且单价最高的“国城花园”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于1998年,带有“双实验”学位,属于实打实的老破小。在学区房市场行情最好时该项目的小户型房价甚至一度接近35万/平,但在市场行情走低和国家对学区房的调控之下,该项目房源的价格却是一降再降。

  除了深圳以外,今年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了抑制学区房价格的相应方案。以北京为例,“小学多校划片”以及“教师轮岗”等制度的出台,对学区房的“降温”效果显著。

  厦门“多校划片”早已有之

  其实,“大学区制”可以理解为“多校划片”招生,而“多校划片”在厦门早已不是新鲜事。岛内有好几个片区是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到目前,岛内的大部分片区小升初都是实行多校划片。

  而小学方面,厦门则是从去年才开始试水。比如湖里区新增的梧桐实验学校、思明区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实验小学玉屏校区等实行“多校划片”招生派位,翔安区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和外国语学校翔城分校联合招生 。

  “大学区制”一旦在厦门推行,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的话,一个小区将对应多所小学或初中,这样就可以缓解热门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同时此前热门小学与普通小学所对应房价也会进一步平衡。但值得一提的是,从其他省市的情况看,“大学区制”依然遵循“就近入学”原则。毕竟小学阶段许多孩子还是需要家长多趟接送,如果划分到较远的学校,则对于家庭来说,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及通勤成本都会陡然增加。

1

  据乐居财经了解,近期厦门一些热门学区房的挂牌价,也正在进行高位盘整,各二手房网站,中介朋友圈里,降价的学区房源开始多了起来。“直降40万”“直降50万”的字眼屡见不鲜。

  主要的原因在于,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厦门信贷政策收紧,银行放款速度慢,贷款周期拉长,流通性大大降低。另外从今年4月份开始,厦门加大力度整治二手房,严打经营贷,抑制学区投机需求。

  而据厦门第五片区学区房周边中介表示,“这更多的是一种回调,毕竟前期的价格已经涨上去了。并且,厦门的学区房,仍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小学生人数增幅来看,十年间,厦门以95.5%的增幅位居31个城市首位,比第二名深圳高出十四个百分点。

  厦门作为福建省乃至海西经济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整体教育水平在福建省内相当优越,加上“宜居”的城市属性,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置业。所以从2013年起,厦门每年均有2.6万多名外来就业人员子女申请就读小学一年级。每一个小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学区房”,因此,资质良好的学区房源,仍有着庞大的需求支撑。

  事实上,一直以来,厦门都在不断地推进教育的公平化发展。从多校划片,教师轮岗,校长轮岗,再到名校跨岛,名校集团化办学,打击学区房炒作等,随着相关组合拳的相继打出,未来厦门教育往均衡化、公平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福州学区房价格已有松动迹象

  据中房建筑研究中心数据,9月,在学区房持续处于淡季的行情以及“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福州学区房行情持续回落。本月,基星阁拿下了9月的全市成交top1,该社区成交一套27平的1居房源,该社区划片井大小学,对口福一中,该校2020年录取率:老八所22.38%、一三附6.2%,榜单中的柒星佳寓也是划片井大小学,该社区在9月成交两套房源,面积约47平和61平。

1

  除了榜首的基星阁,9月榜单内成交的房源,其成交面积段多集中在50平以上,如榜单上的冶山路43号财政厅单位宿舍成交一套100平左右的3居室房源,此外,安福新村成交一套60平,逸园新村也成交多套60平以上,同样的井关外路5号十九中单位宿舍、鼓东1号在60-90平的刚需户型上也多有成交,不难看出,整体学区房销售逐渐趋于理性。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学区”制如果真的落地福建,对于学区房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它将进一步重塑学区价值,重塑房产逻辑。

  乐居财经认为,学区房真正的逻辑在于用高昂的价格筛选出有经济实力并且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时间与精力的家庭,从而在成绩上达到一个正向的循环。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在未来的购房决策中,房龄过大的老破学区房,还是要审慎考虑。一方面,将有可能会面临政策风险。另一方面,房龄太大很难贷款,房源没有流通性,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此外,除了学区因素,地段、房子本身的居住品质等,也是重要的考量。

  当然,心态非常重要,现今买学区房是“教育投入”,而不是“教育投资”,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不能指望今后买学区还能赚一笔增值,甚至,要有最坏的打算——万一房价降了呢?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