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1-09-06 09:44 7.1w阅读
文/摩崖
研究中国房地产业的人,经常会找欧美,日本香港新加坡的房地产业进行类比,但是受限于比较的数据统计口径问题,相关性在很多时候受到很大挑战。如果在国内,选择一个行业进行类比房地产业的话,也许白电行业中的空调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口。
1.空调行业变迁史
上图是我国空调业40年的变迁史简略介绍,主要经历过:
爆发期:市场高速扩张,无序增长;
调整期:产能上升后,市场出清,胜利者对于渠道和产业链把控力度进一步提升;
提升期:市场深挖,借助家电下乡的东风,行业迎来进一步扩张期,同时,由于龙头对于资源调配,资本厚度,供应链的优势,进一步拉大梯度层差;
稳定期:行业出现双寡头格局,期间随着电商渠道出现,出现了奥克斯迅速窜升,不过受限于供应链和制造业品控的薄弱功底,也难再进一步;
历史时刻:在行业出现双寡头的时期内,美的的股价为格力的两倍,说明行业价值的重估;
2.策略选择的差异
围绕着白电行业的市场变化,是一个个非常精彩,而且波澜壮阔的商战故事,比如春兰管理层对于行业阶段性机遇的误判,跨行业多元化后的滑铁卢。比如一度依靠高负债经营攻城掠地所向披靡“顺德模式”典型代表的华宝空调,在受到1997年银根收紧的挤压下,直接沦落到被科龙收购,品牌雪藏的地步。再比如,奥克斯作为行业搅局者,一边深度倚靠电销渠道,一边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然而在疫情后被行业龙头同样用低价回击,利润受到极大压缩。
这些,都是各自选择的策略获得的果。
奥克斯:倚靠电销渠道快速提升
图2-1行业市场占有率变化比率
从2013年开始,行业进入稳定期,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同时寡头企业通过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获得提升空间。
图2-2奥克斯电销比率直线上升
图2-3奥克斯线上销售份额一度超越双寡头
奥克斯深度绑定京东,同时随着线上安装,以及在线售后本地化部署,电子销售渠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和信任。电销渠道使得白电销售行业更加扁平化,阶段性有效降低了运营和渠道成本。也是奥克斯敢于主动和美的,格力进行价格贴身肉搏的胆气所在。
然而,因为缺乏对于供应链,以及产品品质控制的有效积累,份额快速提升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客户品质的质疑。同时,生产端的成本控制不够,在龙头同样进入没有壁垒的电销渠道,一次发力就受挫极多。
海尔:超前的前瞻性,贻误战机
虽然海尔目前的市占率还是国内前三,但是与曾经并列的格力和美的的市占率不可同日而语。彻底跌落出第一梯队。
图2-4海尔在2005年市占率一度为行业第一
在2008年的时候,种种迹象表明,空调业已经到达一个临界值,一方面根据统计局数据,作为空调主力消费市场的城镇市场,其每百户保有量达到96台,市场似乎提升空间到顶。另一方面,大型卖场如国美电器对于在账期、进场费、扣点等方面不断侵占企业利润。
图2-5城镇,农村百户空调保有量
事后来看,海尔这一阶段踏空,除了其销售渠道与生产公司之间利益切分不合理以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超前“的看到了零库存的供销存管控策略。海尔在2008年提出“零库存下即供即需”的商业模式,围绕客户订单组织生产,转变空调领域惯有的压货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前瞻性,但却与当时行业发展阶段并不匹配,存在旺季缺货,压货力度不够导致进攻性较弱等问题。从而在零售渠道建立过程中慢于同行,一直与在家电下乡的东风下,错过了先机。
格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图2-6主流空调企业的销售渠道搭建
为了解决零售端相互倾轧,乱价问题,格力成立了区域销售公司,同时在2004年跟国美的纠纷后,进一步专注自有渠道体系建设。多次进行定增,股权转让的方式激励经销商,从而实现与其的利益深度捆绑。甚至于2007年由格力经销商合资的京海担保反向持股格力近10%股权。稳固的渠道关系,良好的品控,加上行业上升期锻造的渠道返利模式熨平生产周期,使得格力得以不断跑马圈地。
然而面对奥克斯依傍京东进行价格搅局,通过电商压缩渠道上的成本,甚至于老对手美的也躬身入局,在董小姐象征性的进行过几次抖音直播带货后,京海担保一度减持其20亿的股票。
初步试探便是浅尝辄止,更遑论C2M的尝试,注定无缘。
美的:产业互联深化,“网批”模式初见成效
美的在当下,市值超越格力两倍。除了多事业部的组织和产品结构对于风险对冲的有效应对,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另外一个便是其产业互联网(“T+3”)深度引用后的从容。
图2-7“T+3”供应链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所谓T+3,指的是把供应链分成了集单(T)、备货(T+1)、生产(T+2)和物流(T+3)四个环节,并将每个周期由七天缩短到了三天以下。这种结构体系,使得美的对于终端市场的需求可以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储备产能,同时根据原材料的成本情况,可以快速的选择应对策略。
这也就使得,美的可以更加精确的匹配成本周期和市场需求,进行产业产能平衡。这也就给了美的发动价格战的实力。
以至于曾经的价格搅局者奥克斯被打成负利润,格力利润大幅下挫。
这些,都是产业互联的功劳。
3.产业互联网的逻辑
产业互联网,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言的,主要面向的是对象是B端,因为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所以其产业深度较高。
图3-1互联网“投产销”模型
通过产业互联,搭建生产到销售端的有效连接,用数字进行决策。
图3-2数字供应链结构
表3-1重塑营销、服务、开发、生产、流程和数据
在行业上升期,通过精益生产所获得的成本结余,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但是在行业规模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的市场提升必然是同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所以一厘一毫的成本优势就可以变成对于对手的碾压性竞争优势。
而当前消费互联网终端的高度发达,产业互联时代基建的整合,以及线下服务的成熟,都使得当前深化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既变得可行,又变得有利可为。
4.对于地产业的启示
我们在寻找案例,获得隐喻(metaphor)关联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假设前提。
白电行业生产的东西属于同质性资产,所以可以跨区域进行调配竞争,而且白电行业当前的战争属于双寡头(duopoly)竞争格局,跟当下房地产行业的百强争霸不太相同(虽然当前头部房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但远没有到白电行业高度集中的地步)。甚至在可预期的时间段内,鉴于房地产机构性资产的属性,出现全国性寡头玩家的可能性也不太大。那我们从哪个维度进行借鉴呢?!
项目层面。
就是因为地产行业结构性资产的特性,使得其产品面临的客群具有极高的属地化特征,进而项目端遇到的竞争实质,就是寡头竞争(OligarchCompetition)格局。
我们定义下有效管理的开发商:
1.开发商是每个项目公司的集合;
2.项目的“投产供销存”及其过程汇总能有效把握;
而全国性企业竞争的实质,不是每个公司层级的竞争,而是一个个项目的竞争。可能有人会举“田忌赛马”的例子来进行反驳,这恰恰说明了我们需要走到有效管理,对每个项目单元的情况了如执掌,对于过程管控清晰透明,才能选择局部失利而全局最优。
下一步,行业竞争格局回归制造业,地产业的产业互联时代也来了!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