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达人|周海平: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克而瑞资管 2021-06-04 17:29 8018阅读

三句话读懂周海平:
◢喜欢沉浸式钻研,专业而执着,到哪一行就要做哪一行的专家,但公司创新不止,偏偏推动着周海平十几年来成了跨界小天王。
◢实现了跟客户一面都没见过就拿下两百万合同并完成服务get好评的壮举,帅到惊动周老板。
◢很早就考虑好在易居奋斗到退休事宜。现在细化到了想和克而瑞CAIC携手到老。

本期达人: 周海平 克而瑞资管研发中心总监
对于《CRIC地产观察》来说,周海平是一位老朋友了。在此前多次个人和团队对话中,我们有机会深入挖掘了他与易居、与克而瑞的前世今生,他的N次转型创新,他在资管战场上的新征程……而此时,距离上一次“易居20年20人”专题对话,也仅仅才过去一年半时间,周海平所在版块和工作内容都并无变化。所以最开始,对话团队怀着一种昨日重现、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了这次对话。人们总是说,年少时,时间才是线性的,所以我们才能清楚看到人的成长和蜕变;等人生到了一定阶段,时间就失去了线性,开始不断重叠回溯,所以才总是出现令人似曾相识的情景。但是,周海平很快就打破了我们的错觉。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周海平成为易居研究院的一名基础研究员。此后,他担任过周忻主席助理,从更高的视角熟悉了大易居的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他经历了乐居电商、房金所、房友、易居企业集团上市,易居几乎每一次战略创新都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在各个领域和条线炼出了“十八般武艺”,被称为“可能是最了解易居的人之一”。
周海平(左)参与了易居企业集团香港上市工作
2018年1月,易居正式切入存量资产场景。2018年7月,在入职易居12年之后,周海平也再次迎来新的使命,来到克而瑞资管,负责CAIC在资管服务端的案例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所操刀的产品即后来为业界所熟知的“资管云”。虽然看似回归到最初的研究岗位,但对象却从熟悉的增量市场骤然转变到了陌生的存量市场,对他而言无异于质的变化。当时,已经承担起产品经理角色的周海平,也坦诚了自己所面临的压力,要组织起一支高度专业、对存量市场“术业有专攻”的研发团队,要对接最**的资产管理人,要通过海量调研摸透尚在野蛮生长的资产管理市场需求与痛点,从零开始梳理指标、建立标准,要设计与之对应的产品构架和功能模块……“万里航程刚刚开始,CAIC的研发工作没有尽头。”《CRIC地产观察》至今依然记得他在办公室里踌躇满志又焦虑到头秃的样子。但这一次对话中,我们看到,坐在对面的周海平,虽然仍在CAIC负责研发工作,但眼神中曾有的丝丝迷茫显而易见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安然自若,是对手头工作的深刻见解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这一切让我们强烈感觉到,时间依然在线性向前。
这种变化无疑让我们更加好奇,这一两年的时间里,这位产品经理的身上,都发生了些什么?与猜测完全相反,迷茫的消失,并不是因为周海平的工作降了难度或是职责减了份量。事实正相反。在原有的资管服务端,研发团队从未停止过对产品的纵向深耕,在数字化管理和运营场景之外,还在积极探索、补齐链条上的其它服务场景。2019年,资管云聚焦商办业态,加入了数字化招商功能,一方面通过SaaS管理系统,将资管云商办租赁信息接入流量平台如天猫好房;另一方面研发了“经纪云”小程序,整合商办租赁经纪人资源,直联渠道,实现资管服务端的“一键招商”。与此同时,随着克而瑞资管进一步扩大服务场景,周海平和团队开始研发专注于资产金融端运作的智能化投管决策系统“投管云”;2021年又接手了数据库的产品设计工作,正式集齐克而瑞资管“两云一库”三大产品。随着资管市场进入窗口期,市场情况日渐复杂,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对于资管和投管产品都有了更广泛也更复杂的需求。尤其是在投管端,金融机构基于自身的关注重点和工作逻辑,往往都会提出自己独特的需求组合。比如很多金融机构都希望能在标准产品中的前期投拓决策功能基础上,加入后期风控体系。于是,在标准产品开发之外,周海平和团队毫不意外地开启了定制系统的任务支线。在标准的产品经理角色之外,周海平偶尔还要扮演一下一线业务员。一方面,金融定制服务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使然,产品经理到场参与业务沟通必不可少,而得益于此前的经历,周海平在产品经理的本职能力上还有各种叠加buff,既可以对公司产品、数据、业务和商业模式侃侃而谈,也能够理解金融机构看待企业商业模式以及行业前景的视角。另一方面,几年来,虽然产品开发工作繁重,但周海平和团队在研究工作上深耕不辍,从未松懈,在商办领域成果累累,也吸引了闻名而来的客户,主动上门寻求专业服务。就像不久前,集团层面在与字节跳动的接洽中,得知对方的需求是采购全国写字楼市场监测报告和房源推送,而这项工作最后直接被指派给了专业对口的周海平团队。“客户找上门来就是对克而瑞的信任,何况这么多年下来,体系内各个部门和条线专攻什么我也比较熟悉,完全可以帮他们对接。”周海平非常凡尔赛地说到。“这只能说明,专业研究仍然是我们团队的工作核心,是一切的基石。”说这句话的时候,周海平身上的克而瑞DNA熠熠生辉。至此,资管端、金融端两大服务场景,研究、开发、业务三大条线并行,给周海平画出了纵横交错的工作棋盘格。
但这个棋盘在周海平眼中并没有那么复杂。用他自己的话说,“毕竟在易居各个条线上蹦过”,在很多场景下都能进入角色。写过前策咨询报告,所以与企业投拓部门可以顺畅沟通;做过城市和企业基本面研究,所以也养成了关注财务、舆情等信息的习惯;在乐居电商时参与了中介联动系统研发,所以熟悉产品研发流程;在房金所时负责产品运营,同时对接过技术和业务端,也熟悉金融产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过程……时间和多次跨界作战的双重历练,早就暗中为周海平“产品经理”这一角色做好铺垫。历经千帆的周海平总结,做产品设计和做研究咨询本质上非常相似,首先都必须要搭建一套自己的研究框架和逻辑体系,再根据框架体系,梳理各个条线、模块、字段之间的关联。如果缺乏这一推演过程,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产品,结果都会缺乏底层而空有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是混乱的。“就好比克而瑞的数据系统CRIC2020,它和最初的版本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迭代,因为经过一轮轮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滚动之后,其内在的逻辑是越来越清晰的。所有产品都不外如此。”至于业务工作,“其实我非常乐意与业务同事们一起到一线去,因为可以即时了解需求,达成充分沟通,后面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通过做定制系统,从一个又一个定制需求中提炼共性,也可以反过来将它们纳入到标准版中,让我们的标准产品更加丰富、普适。”认识周海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做事特别专注的人,面对专业能够沉下心也乐于沉下心。“尤其是研究工作,它本身涉及到很多创新,沉浸式的思考和摸索是必须的。”他说。这并不意外,在克而瑞,咨询研究条线出身的同仁大多有着这样的共性,才能在浮躁的市场和行业中数年如一日纵深钻研。但也正因如此,最开始加入CAIC时,周海平遭遇了一点“成长的烦恼”。虽然已经有十几年丰富的创新和跨界经验作为铺垫,但CAIC的工作毕竟与以往住宅领域的一切截然不同。尤其在创业伊始,任务极其庞杂且个个紧迫,手下每个条线团队都在嗷嗷待盼,工作节奏相比以往更倾向于“短平快”。加上工作专业性要求高、团队常年人手不足,很多时候,周海平不得不一边当教练,一边下场担任运动员,在N个场地和跑道里反复横跳。上午与国企领导讨论国有资产数字化,下午去银行与客户开会,晚上回公司拉数据跑模型,成了周海平独特的工作体验。
CAIC创业初期,周海平(右二)与核心团队骨干讨论产品优化
“沉下去完全不够了,还要能随时浮上来。这种高频切换的状态下,生而为人,我有时也会感到烦躁。”周海平说,“但这些问题都很难有捷径去解决,无论手头上是哪件工作,唯有尽我所能去做好、做实。”而在CAIC正式切入金融端之后,周海平更是难上加难。投管云面向的是资产投融商。虽说产品设计的底层逻辑万变不离其宗,但不同行业的人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场景、工作逻辑和工作语境。周海平大多对接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在这种高度专业的行业尤其如此。这时候的周海平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以往在住宅开发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挑战,虽然不至于推倒重来,但确实让他花费了一番精力来重新摸索和总结。他发现,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首先要从适应对方的工作语言开始。比如针对投拓环节,很多房地产业内惯常使用的标准概念和分析维度,无论是传统的“板块”还是现在的顶流“栅格”,对方都不熟悉,更遑论使用。其二,相比传统开发企业重点关注项目的价格、去化和流速,银行关注重点则是项目本身的价值和现金流,是一旦出现坏账之后的处理过程,换句话说,即更关心后期风控,关注贷后风险测算。其三,金融机构对于产品的功能性和分析结论的依赖程度更高,挑战了克而瑞以往把数据作为主要决策依据的产品模式。其四,金融机构对于数据结论的溯源要求极强,重在定义精准、来源清晰,数据结论符合市场规律,数据覆盖广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来,一方面,我们对数据库的升级改造就必须基于对这一类客户需求的精准定位。另一方面,通过投管标准产品为他们提供数据结论也缺少意义,必须通过定制版来重新整理对方的逻辑,适应对方的场景。不同定制版底层逻辑也许相同,但是前端表现内容却可能大相径庭。”这之中让他印(受)象(伤)最深的是为华北某国资银行定制系统的经历,周海平刚刚总结的每一条经验教训几乎都是从这个案例中得来。去年3月份,正值全国疫情防控严密之际,周海平接下了这一任务,为客户定制一套包括前期项目准入和后期风控的授信系统。但是无法线下见面成倍放大了沟通障碍,“光是科普什么是板块,为什么要使用它们作为分析维度这种概念性细节,我们就互相折磨了很久,更别提那些认知和理念上的差异了。”此外,客户希望能在一个月内拿到成果,更是直接把这项工作推到了hard+模式。时间紧任务重,周海平所说的“白天与客户讨论,晚上用电脑跑模型”就发生在这个项目期间。到了跑模型阶段,客户给与的时间根本不允许技术团队另花时间写代码,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周海平就直接将数据导入Excel,用自己的电脑手工跑模型。每次至少几十万条的数据,如果跑出来结论异常还要去调整、修改模型,此时的周海平只恨自己不会写代码,直到某天晚上,同样承受了太多的电脑直接用死机表达了自己的崩溃。
“从立项开始,整个合作期间,架也吵了、活也干了、200万的合同也走完了,双方居然一面都没见过。周老板知道了这件事,都说这个项目我可以拿出来讲一年。”周海平笑着说。直到今年3月,周海平奔赴对方城市,客户才感慨万分地确认他是个真实存在的人,不是克而瑞的AI。虽然双方都在用玩笑语气来表达感慨,但这背后,周海平和CAIC团队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赢得客户的信任,不言而喻。《CRIC地产观察》觉得,说服了连板块概念都没有的客户,最终在产品中使用了栅格模型,可能光这个就能讲一年。如果Excel会说话,也一定觉得委屈,这个全球每台电脑上都装着的基础办公软件一般只用来处理几十条至多百千条数据,却在周海平手里承受了同时几十万条之重。“这个项目真的差点把大家累死,”周海平诚实地表示,“但相应的收获也很大。从我个人来说,这个项目给我很多思维上的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从整个CAIC的发展来说,完成这个案例之后,刘文超总就明确了要在金融服务这条线深耕下去的思路,因为市场存在需求,而我们的专业也足以支撑。”自此,CAIC明确了聚焦商办,将资管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端同时做深、做实的方针。兜兜转转,跨界不断,这份工作最终还是切合了周海平专注踏实、静水流声的内在特质。他的世界又合轨了。他说,过去两年,“分裂”的工作状态给他带来很大挑战,直到现在挑战仍在继续,比如这边团队正在热火朝天更新投管云,那边又接到了立即马上做数据库的任务。但周海平已经能够很淡定地应对。
2018年的对话的最后,周海平还在反思资管服务产品的基本模块存在哪些不足,最希望的就是能从市场得到反馈,哪怕迎来的是客户的否定,都可以帮助产品尽快优化、迭代。2019年的对话的最后,周海平怀着期待对我们说,希望他们正在为之拼搏的资管产品能得到市场广泛应用和认可。这一次,我们不能免俗地又问起了他的小目标。相比前两次,这次对话中,周海平的目标少了不确定,多了几分坚定,少了几分随遇而安,多了几分主动规划。
始终执着专注的周海平,脑海中占据计划第一位的果然还是研究。对他来说,在可以触及的未来,最大的希望是在CAIC资管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端,围绕产品继续深化研究,以便在链条上下游继续扩展产品应用场景。资产服务端,随着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明确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周海平和研究团队的案头又添加了一项重要内容。而在金融服务端,他的着眼点则落在“差异化”三个字上,希望能更多从金融视角来解构、重建克而瑞既有的、已臻成熟的传统企业和项目研究,来重新审视企业和项目的价值、风险、优势、融资偿债能力和未来发展。“虽然我们的业务核心是产品,但研究和产品本为一体,研究既是基础工作,也能为产品迭代提供指引。”周海平说。DNA里对专业研究的重视,促使他把这种理念也传递给了团队。研究工作基础而繁重,每次引导手忙脚乱的新人,每次为压力山大的研究团队打气,他总是不吝强调,底层研究是万仞高山的基石,一套扎实、科学的研究体系,不仅是产品的底气,也是专业研究者自己的底气,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画大饼是什么,不存在的。只要他们明白了这一点,自己就会去努力,我要做的就是授之以渔,教会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飞。”他说。我们相信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真诚分享,毕竟据他所说,在家教导亲生儿女他也是这么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习惯,比什么都重要。”说完研究,我们终于回归到这次此对话的题眼,他的“产品经理”角色。到了这里,他的表达反而非常直白朴实:加强和业务端的联系,更多参与到与客户沟通中,更及时获取市场反馈,好反向为技术团队优化产品准备好充足弹药,做好中台支持服务。“谁找我我都去,最怕就是不找我,尤其是定制产品,最避讳的就是闭门造车。”他笑说。至于更远的未来,曾经发话“老板让我去哪儿我去哪儿”的周海平,就像是走过千山万水终于在CAIC找到真爱,坚定地表示了留在这里发光发热的想法。从最早传统住宅咨询研究到现在的资产服务与金融服务,周海平在易居博大的体系内已经翻过了不知几座山头。当他终于希望未来能长久驻足扎根克而瑞资管,《CRIC地产观察》倒也并不意外。因为创新和跨界的目标本质仍是成长。当他发现在这段跨界旅程中超越了从前的自我,也找到了让自己、团队和家庭共同成长的平衡点,他与灵魂伴侣CAIC的对话便可长久共鸣,那目标即便在隔着山与海的地方,也终将到达。
作者:《CRIC地产观察》 黄莹
▎克而瑞资管2021年Q1福州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重庆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武汉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深圳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广州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杭州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北京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克而瑞资管2021年Q1上海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近万亿境内外债券到期,2021开年迎来房企发债潮▎成交总额大幅下降,上海继续领跑全国 | 1-2月内地大宗交易市场报告▎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重庆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福州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南京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
▎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武汉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
▎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杭州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深圳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广州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
▎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北京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
▎年度报告 | 克而瑞资管2020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回顾与展望
▎CAIC投融年报 | 2020房企拿地规模近五年最高,债券融资“外冷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