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百货不落幕

商业地产观察 虞秋炜 2021-04-13 20:27 3.0w阅读

 

资本市场上的百货零售企业先后公布了自己的财报,综合看,其经营收入、利润双降成为主要表现。

 

相比于电子商务或者购物中心业态,中国百货企业大多在低市值徘徊,而随着消费环境的多元化变革,百货业一直被唱衰,百货业失去“春天”了吗?显然不是,这个曾经最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依然在发挥着效能,占据着重要比例。

 

变化繁多的消费场景掩盖了百货业态的现实价值,面对如今的市场环境,百货业需要自我变革和行业调整,也需要市场、消费者和社会的重新认识。

 

1


成绩单  

 

对于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普遍下降,在众多财报中,都提到了那个黑天鹅事件,毫无例外,都将其归为2020年经营状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综合看,依然可以看到百货业的疲惫。

 

先来看几组数据:

 

新世界百货在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内亏损2.03亿港元

 

岁宝百货在2020财年收入为4.81亿元,较2019年的收入减少39.5%;经营利润为0.28亿元,较2019年的3.33亿减少91.6%

 

百盛集团在财报中表示,经营收益总额为44.28亿元,同比下降11.9%;母公司所有人应占亏损为2.5亿元较上年同期损2.23亿元扩大了12%

 

银座股份营业收入54亿,同比下降了55.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6亿,去年同期为0.52亿,下降830.92%。其中,百货商场营业收入25亿,比去年同期下降64%

 

茂业国际在2020年销售所得款项及租赁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06.8亿元,同比下降30.7%。而本年录得净亏损为人民币2.49亿元,同比下降152.9%

 

3月29日晚间,宁波中百披露2020年年报显示,宁波中百2020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7.37亿元,同比下降27.03%;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2250.24万元,同比下降45.43%

 

这是一个长长的名单。

对于2020年亏损的原因,南宁百货在财报中这样说,本期业绩预亏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及行业景气度影响,公司各门店客流量锐减,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并且,公司减免了租赁旗下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疫情期间部分租金。

 

综合看,这也是一众百货公司经营下降的主要原因。流量下降引起的转化率降低。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百货类企业都出现双降的状况。重庆百货在报告中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10.77亿元,同比减少38.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34亿元,同比增长4.91%

 

2020年重启百货依然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

2020年,杭州解百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下降72.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7元,同比上涨13.42%

 

金鹰商贸集团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约31.8%。

 

暂且抛开各自的经营结构不做过多的分析,综合看,百货商业在消费流量、社交体验、服务黏性上都受到了不同层级的挑战。

 

大环境上,百货业的消费占比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百货店零售额比上年下降9.8%;微趋势下,百货传统零售模式与现在消费需求匹配效率的差距正在拉大,而疫情催化了趋势的过程。

 

疫情期间,全国的商场大都门可罗雀

3月11日晚间,*ST秋林发布终止上市公告。据悉,秋林集团创建于1900年,是****家百货公司。1996年登陆A股市场,以百货和食品为主营业务。是黑龙江省的百年***企业,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2月22日,*ST秋林发布2020年年报,财报显示,2020年秋林集团实现营收1.44亿元,同比下降56.96%;归母净利润亏损5.82亿元。翻看秋林公司历年的财报,不能发现,其经营和利润收入持续走低,虽然秋林食品表现不错,但是依然难以挽回整体的衰败。

 

曾经的百货业风头无两,但昨日的荣光无需缅怀,认清自己,认清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2


回归商业 

 

抛开疫情这个一般要素,又有哪些原因影响了百货业的核心问题呢。

 

消费升级趋势的逐渐演化,需求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百货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市场快速反应上并不占优。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电商业态以及O2O进一步下探,而实体商业体业态的多元化趋势,都让百货这个传统的零售渠道受到不同维度的冲击。一方面中国百货业态转型期,另一方面传统百货的销售增长趋势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抗周期性成了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堆积如山的快递,背后是对实体商业的蚕食

虽然业态声量势微,但时至今日,百货依然是是国内零售品牌拓展的重点渠道,百货的渠道作用体现在百货的自身品牌价值。

 

其实,很多人将百货业态将购物中心业态做比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互为对手,iMall就认为购物中心的价值导向更倾向于创新和共赢,而百货的价值导向更倾向于传统和销售。但表现形式不同,但最后做的均是持续的零售经营。

 

有一种观点认为,老牌百货在转型时应“降低”自己的定位,缩小辐射范围,可将目光落在周围的社区;百货业态仍以“货”为主,能够提升利润空间。因此不同的品牌将对百货与购物中心产生不同的品牌效应。

 

有数据显示,相较于购物中心动辄40%-60%餐饮娱乐业态结构构成,百货商场的餐饮娱乐业态只有20-30%,更倾向于高坪效零售布局所以百货业在吸引消费者的活动设计上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

 

购物中心的模式丰富的业态,确实吸引了不小的流量,这一点上百货业态因店铺布局和功能性并不占优。但是,如何提升流量转化率,成了购物中心一个现实问题。

 

《商业地产观察》曾和某购物中心负责人有过沟通,对方在思考的是,如何增加高毛利商品营销面积,提升转化率。而这一点,百货商店的消费渗透率明显要高于购物中心。

 

品牌多元化扩张,业态多元化,还是经营结构多元化,不论如何,都要认清,零售业依然要回归零售的本质,正如银座股份在财报中表示,商业从业务结构来看,“商业”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3


寻找出路 

 

早在电商高速发展的那几年,市场上一直就存在唱衰百货业的声音,一种商业模式取代另一种商业模式并非一蹴而就,何况百货业的依然尤其生存发展的基于和理由。别忘了,线下零售依据占据零售总额的绝对优势,占据绝对流量,这也是“新零售”不断下探的原因之一。

 

国信证券就曾在研究报告中入认为,百货仍然是优质的消费渠道,在消费者购物行为场景化、社交化的趋势下,其正利用商品集中可触达、消费场景多元丰富的优势,通过全渠道购物体验吸引着一部分高价值顾客。

 

当然,百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提升经营效率和业态转型上,多元化与属性强化成为两种思路。

 

iMall数据显示,已有17%的传统百货公司开始涉足购物中心领域开发运营,而在全国范围拓展的百货公司转型购物中心比例高达42%王府井新世界、银泰、茂业国际都在扩大自有购物中心的战略边界。

 

从财报看,重庆百货主营业务为超市业态、汽贸业态、百货业态、电器业态等,其中百货业态占比仅为10.48%。多元化发展需要高效的运营,分担风险,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强大的战略执行力。

 

在自身属性强化方面,SKP提供了一种思路。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SKP以177亿的销售额继续蝉联全国最吸金的商场宝座,并打败英国哈罗德百货,相继超过东京新宿伊势丹,问鼎全球“店王”。冯仑曾说,北京SKP的杀手锏是“专注”,专注于高端时尚百货。因为专注,北京SKP“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护城河”,这使其即使在2020年面对疫情,也能实现增长。

 

并不说所有的企业都模仿SKP高附加值的高端路线,而是说,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或者展开合作。例如,茂业国际强调百货业态强化重点品类资源统筹,核心竞争力。与门店定位相匹配的商品组合加强保持连贯性和持续性,品牌商及供应商合作方面深度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百货商店一方面可以寻找自我革新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影响市场的进程。

 

3月4日晚间,广百股份公告称,收购友谊集团100%股权获得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无条件通过。经协商,确定友谊集团100%股权交易对价为39.1亿元。广百集团与友谊集团重组整合是广州本地两家体量最大的商贸零售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广百、友谊两大集团重组而成的广州商贸投资控股集团。

 

广州日报报道,实施重组整合后,“广百”和“友谊”将继续保留现有商号。新集团经营规模将达到350亿元,营业收入达150亿元。

 

同样是3月4日晚,王府井公布了换股吸纳首商股份的细节。对于合并之后的经营,公告表示,王府井和首商股份按照不同零售业态对旗下门店统一筹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管理,享受商业零售收益和运营管理收益,其根据门店物业的区域特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据悉,首商股份在北京市场拥有贵友大厦、西单商场、燕莎友谊商城、燕莎奥莱及金源新燕莎MALL等综合体。二者合并不仅解决了同业竞争的问题,也有利于优势互补。当然,其合并后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打造等也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但综合看,合理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和护城河的打造。

 

传统商业体的升级改造不仅是商业行为,也是社会影响,政府层面的助推作用意义重大。例如,自2016年起,北京就开始逐步推进“一店一策”老旧升级改造。2019年,北京市商务局公布对北京正在对10家传统商场试点“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包括西单商场、王府井百货、长安商场等。

 

按照北京有关管理机构的说明,“一店一策”统筹北京市商圈升级改造专项支持政策和***、促消费活动等商业领域资金政策,调动企业升级改造积极性。

 

全面看,百货业态是否还有其他出路呢?

 

商务部在总结2020年的消费特点,曾提出“商品消费持续回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而从现实看,免税购物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2020年3月,发改委曾发文强调“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据悉,王府井已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百联股份鄂武商A、南宁百货等多家百货公司也已申请免税商品经营资质。

 

摆在百货业态面前的进化方式还有很多,宽松而复苏的市场经营环境提供了各种可能,例如数字化在百货经营各个层级的改革,同样充满了想象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商品力是百货零售企业经营能力的核心体现,无论何种渠道、何种方式,让消费者享受优质的购物体验,是百货零售企业永不落幕的春天。


《商业地产观察》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商业地产观察

作者:虞秋炜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