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物业K线

发现好物管。

“作别”康桥,宋革委带走了悦生活 | 起底隐形物企㉖

物业K线 范慧茹 2021-02-05 17:31 9.7w阅读

低调之风由来已久,而他的这种行事风格也成了康桥地产的底色。

乐居财经 范慧茹 发自郑州

51岁的康桥集团掌门人宋革委,低调之风由来已久,而他的这种行事风格也成了康桥地产的底色。

成立将近20年,问到上市话题,康桥地产高管的回复颇为谨慎和谦虚,“康桥希望修炼好内功之后,一步到位。”

地产上市虽不明朗,分拆物业上市或欲先行。

2月1日,康桥集团旗下的物业服务公司——康桥悦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康桥悦生活”)实际控制人从宋革委变更为了香港康桥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康桥悦服务”)。

随着实控人的变更,康桥悦生活正式走上了剥离地产之路,这与上市前大多数房企分拆物业板块的做法尤为相似。

剥离之前,康桥悦生活已暗自布局将近1年。长达近10个月的股权腾挪以及注资操作,或早已为剥离地产埋下伏笔。此番腾挪是筹谋上市还是单纯的股权梳理,答案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渐渐清晰。

收放股权 香港公司大股东浮出水面

引入香港公司之前,宋革委对康桥悦生活的股份进行了一次收权,这也是康桥悦生活最早的一次股权腾挪,发生在2020年4月8日。

在此之前,康桥悦生活的两大直接控股股东为:北京康桥天益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康桥天益”)和深圳康桥宜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康桥宜信”),两者分别持股80%和20%。

宋革委则通过间接持股康桥天益,对康桥悦生活握有大权。乐居财经穿透股权了解,康桥天益的最终控股公司是河南博远全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博远全景”),该公司由宋革委和宋书行分别享有99.9%和0.1%的权益,透过康桥天益,宋革委实益拥有康桥悦生活79.92%的股权。


而持有康桥悦生活剩余20%股权的康桥宜信,背后的股东是高军和周巧红,两人分别持股80%和20%。


2020年4月8日,两大股东让出对康桥悦生活的全部持股权,接手的正是前大股东的“上级公司”博远全景,缩短了股权嵌套线条,宋革委对康桥悦生活的持股权也从79.92%增加到了99%。

进入2021年,宋革委“引战”港资股东的意图开始显现。1月6日,一家香港公司科安达有限公司(简称“科安达”)通过注资263.16万元,入股康桥悦生活5%的股权,博远全景持股权也被稀释为95%,宋革委的最终受益股份也从99.9%下降到94.905%。

随着香港公司科安达的出现,宋革委股权腾挪的步伐开始加快。1月31日,博远全景又将手中对康桥悦生活95%的持股权进行转让,接手方是河南康桥悦生活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康桥悦商服”)。

康桥悦商服在接手的前两个月才刚刚成立,似乎就是为了接盘康桥悦生活而“腾空出世”的。资料显示,其于去年12月1日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是康桥悦生活现任董事长戴卫。

康桥悦生活商服的冒出,其背后的大佬也得以现身,即香港康桥悦服务,其成立的时间只比康桥悦生活商服早了大概半个月,直接持有康桥悦生活商务服务100%股权。

至此,康桥悦生活新的股权架构成型,最终控股股东变更为了香港康桥悦服务,这也意味着物业与地产进行正式剥离。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些股权腾挪,是在为搭建上市架构,实现境外上市创造条件和便利”。对此,乐居财经致电康桥悦生活,对方表示“不方便透露”。

改头换面 去“物业”扩宽领域

分拆物企上市,地产母公司对更名也比较偏爱,有些会去掉“物业”二字,以“生活”“服务”冠之,有些甚至会选择与地产名称完全不同的名字,比如鸿坤地产就选用“烨星集团”包装物业,并推向资本市场。

在股权腾挪的间隙,康桥物业也进行了更名。2020年7月29日,康桥物业宣布正式更名为康桥悦生活,意图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

戴卫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跳出传统以住宅为主的社区服务,进入到商办、产业园、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甚至学校、医院、政府单位等众多领域。

更名的背后,暗藏着业务领域的延伸和增扩。其实,在筹谋上市的物企中,对利润较高的非住宅领域关注度在不断增加,比如商管。不过,更名后的康桥物业,在这次的股权腾挪中,并未将康桥集团旗下的商管公司全部打包进入康桥悦生活。

在康桥悦生活直接控股的15个子公司中,仅一家是商管公司。目前康桥商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康桥商管”)依旧在康桥集团旗下,康桥商管旗下还有两家商管子公司。


更名不久后,于去年9月底,戴卫在接受乐居财经对话时,进一步透露出康桥悦生活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转向“四化”,即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资本化。

尽管康桥悦生活对上市计划的态度略显神秘,但从董事长戴卫的言辞之间不难看出,康桥悦生活的资本化方向已然明确,上市或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官网显示,目前康桥悦生活管理面积逾4700万平方米,和2020年上半年上市物企平均在管面积9800万平方米相比,还存在差距。



来源:物业K线

作者:范慧茹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