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 胡佳杰 2020-10-22 13:53 3274阅读
乐居胡佳杰 发自上海 经历上半年风起云涌,房地产市场步入下半场。变局之中,房企和地产经理人将如何寻机求变?乐居长三角发起《冲刺下半场》主题对话,特邀地产经理人分享下半场发展蓝图,本期嘉宾是鸿坤华东华南区域常务副总经理朱桢先生。
逆势扩张 王牌突破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之际,我们在鸿坤上海区域的产业园鸿坤·动力时代见到了朱桢。
此次访谈的机会实属难得。据了解,朱桢所在的华东华南区域承担着鸿坤集团全国化战略重任,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辗转华东、华南和中西部各地寻找合适的地块和项目,行程密集紧凑;访谈尚未开始,已经有下一场洽谈在等着他,朱桢以开玩笑式的口吻形容自己是在“二次创业”。
回顾华东华南区域的发展历程,朱桢感慨万千:“记得区域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3、4个人,租了一间办公室。3年一晃而过,我们拓展了上海、江苏无锡、安徽合肥、滁州、宿州,随着产业园陆续交付,还拥有了自持的办公楼。”
在行业整体下行大背景下,华东华南区域究竟如何在短短3年内实现逆势发展?细细看来,这与其选择在一线落子产业园、二三线落子住宅的布局密切相关。
朱桢介绍,这一布局背后主要有着几重考量。
首先,各类产业园都有不同开发需求,一般房企难以落实。鸿坤在多元化开发,尤其是产业园开发运营方面独具优势,拥有近20年经验和优质资源,能针对产业园开发各环节的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产品形象、成本和实用性的平衡。因而,从产业园入手更易实现突破。
其次,此前鸿坤产业园的开发逻辑是重资产持有和长期招商运营,相较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有着资产长期保值增值预期,招商运营压力较小,投资回报率较高。不过,多年积累下,鸿坤已经有能力输出IP、团队和管理经验,所以今年提出了新战略“轻重并举”,尝试轻资产输出,目前上海已经拓展了2个代建项目。
他更表示:“当前鸿坤处于全国化战略阶段,一线城市住宅市场竞争激烈、地价较高,有时候1幅地的资金就可以抵二三线城市10幅地,将资金押在少量一线住宅项目上不太合理,所以鸿坤更多地在二三线布局住宅项目,不过也不排除通过合作参与一线住宅开发。”
三大跨越 深耕拓展
在朱桢看来,经过前几年的探索与积淀,如今华东华南区域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具体表现为三大跨越。
第一,随着产业园鸿坤·动力时代交付,华东华南区域正式拥有了自持的办公场地,也标志着区域公司初步落地,开始真正进入深耕阶段。此前,区域投资更多的还是机会主义,接下来将调整投资策略,优化区域结构,选择更能发挥鸿坤优势的城市和项目。一方面,推动产业园、文旅IP等优势落地。另一方面,在住宅开发领域,希望结合此前在北京积累的开发优势,例如鸿坤比较擅长的片区改造等,实现区域深耕。
第二,今年区域公司迎来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波交付,是收获的一年,标志着区域公司真正实现独立开发。同时,这也为区域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树立标杆,用产品说话,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鸿坤,推动鸿坤品牌落地和口碑传承。
第三,投资跨越,华东华南区域承载了鸿坤全国化拓展重任。首先,计划实现华东全覆盖,在深耕上海、江苏、安徽的同时,四季度重点突破尚未进入的浙江、福建。其次,在华南积极寻找合适的土地资源。此外,年内有望实现中西部地区投资布局。
通过三大跨越,朱桢希望,华东华南区域能够在未来1-2年内尽快实现100亿-200亿的规模。
行业下行不是坏事
在行业逆势中一路寻找扩张机遇,朱桢有着从容、沉稳的特质,这或许和他丰富的从业经历有关。
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近20年来,他经历了中海、万科等头部房企,也曾投身上海本土民企,开发了住宅、旧改、产业园等多种产品。
见惯了楼市风浪,朱桢坦言:“我觉得,行业下行不是坏事。长期来看,行业对人的依赖程度将逐步下降,标准化和精细化将不断提升,也给了大家练好基本功的机会。之前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上升期,很多人打惯了顺风仗,没有经历过艰难时期,以至于遇到点困难就选择跳槽等方式逃避。其实在行业下行的大背景下,每家房企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总会有问题等着你,一直逃避只会迷失。”
此外,他分析认为,当前市场环境对鸿坤而言反而是优势。例如今年出台的“三条红线”资管新规,短期内,三条红线影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不少房企回款压力剧增,甚至为了回款将一些项目亏损销售,同时企业拿地资金受限。而这几年鸿坤一直在降杠杆、降负债,没有一味追求规模,之前不少人对此还心存疑虑,现在则是豁然开朗。经过几年降杠杆,鸿坤债务负担减轻,回款压力较小,更容易轻装上阵。同时,鸿坤在招拍挂市场机遇显现,自今年9月起,鸿坤提升了招拍挂参与度,例如华东华南区域正在积极参与福建土地招拍挂。
“我希望大家勇敢适应行业变化,一起携手度过行业艰难时期,相信未来会更好。”朱桢眼中有光。
以下为其他对话精选:
乐居:目前鸿坤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朱桢:鸿坤一直坚持“双圈战略”,即生态圈战略和都市圈战略。
首先,生态圈战略,鸿坤旗下分为4大板块,从资金、项目、合作、开发一直到运营、管理,打造了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生态圈,实现了鸿坤的内循环。
资本板块,包含股权投资基金、地产基金、财富公司等,负责前端资金。
地产板块,负责住宅开发、商管公司、物业公司,其中,物业公司于今年3月13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其余地产板块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产业板块,负责一线城市产业园的自持长期招商运营,目前已建成约200多万方,在建约100多万方,总体量达300多万方,预计每年实现500多亿产值。
文旅板块,依托于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亿润投资,进行了大量以地产上下游为主的股权投资,结合众多优质IP进行运营。
其次,都市圈战略,鸿坤开启全国化战略之后积极投资都市圈,寻找发展机遇,例如在华东布局了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乐居:此前鸿坤与上置集团的上海合作项目上置鸿坤·美兰天地,目前进展如何?有哪些特色?预计何时入市?
朱桢:上置鸿坤·美兰天地是集团重点项目,目前已进入快速开发阶段,示范区样板房即将对外,预计今年年底首批可售产品面世,具体时间取决于股东双方的市场判断。该项目是商办产品,位于宝山美兰湖板块,环境优美,周边有上海美兰湖高尔夫俱乐部。项目包含小面积段产品、独栋产品等等,空间规划更灵活、实用,希望带给客户更好的感官、视觉效果。
乐居:鸿坤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有哪些标准?
朱桢:鸿坤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更看重能不能优势互补、持续合作,不会在单一项目的利益上过于纠结。如果新进入一个地区,我们偏向于找当地长期深耕的企业合作,弥补资源欠缺,创造深耕条件。
乐居:您怎么看未来楼市发展趋势?
朱桢:华北、华南、华东和中西部地区楼市各具特点。
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是战略重地,然而,这两年华北房地产政策较严,当地经济发展偏弱,外来房企很难实现盈利,只有当地深耕型企业才能较好发展。多年来,鸿坤深耕华北,目前集团70%-80%的土储都位于京津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区域享有较好的口碑。
华东的优势是周转较快,而且市场购买力较强,只要定价合适就能产生较好的规模效应和周转率,是各家房企尤其是追求规模和高周转房企的主战场,这也导致华东土地偏热。不过,当前市场下行的形势下,华东存在机遇。
华南的大量土地在村集体和民营企业手中,市场上的土地不多,其中还包含不少旧改项目,开发周期较长,不适合高周转房企。而且,华南是中国房地产发展最早的区域,不少本土房企实力强劲、资源丰富、渠道成熟,外来房企很难捡漏,发展受限。
中西部地区未来发展机会较大,我个人也比较看好,这一导向在行业中也有所反映。例如,今年万科将原来的中西部区域拆分为西北区域事业集团,就是因为看好西部。此外,虽然今年疫情冲击了武汉楼市,近期还是有大量房企在武汉寻找投资机会。
来源:乐居
作者:胡佳杰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