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 东方网 2020-07-08 10:07 1.5w阅读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对西南大西洋公海和中东太平洋公海海域实施3个月禁捕消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部分市民担心。水产行业协会水产专家昨天回应,我国对西南大西洋和中东太平洋公海渔场实施3个月的禁捕,受影响的主要是鱿鱼品种。不过,供应上海市民餐桌的鱿鱼数量不会因禁捕而受影响。
    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公海休渔。
    根据农业农村部规定:在7-9月对32°S-44°S、48°W-60°W之间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实施休渔;9-11月期间将在中东太平洋公海相关海域实施3个月的休渔。而7-9月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以及9-11月中东太平洋公海相关海域是鱿鱼产卵季节,休渔期间,包括鱿鱼钓、拖网渔船等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应区域作业的所有中国籍远洋渔船均需停止捕捞作业。
    该专家告诉记者,此次禁捕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主产鱿鱼、鳕鱼、冰鱼等,但产量最大的是鱿鱼,鳕鱼、冰鱼比较少,因此,除鱿鱼外禁捕不会影响其它鱼类捕捞。
    “近年来,每年我国在上述区域捕捞的鱿鱼数量高达30多万吨,但无论是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还是在中东太平洋公海渔场,我国捕捞船队捕捞的鱿鱼主要用于出口,部分用于加工海产品,少部分供应市民餐桌。”
    业内人士透露,供应居民餐桌上的鱿鱼主要来自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等我国周边海域,以浙江舟山群岛捕捞的鱿鱼数量最多。近海鱿鱼的捕捞量足以满足包括上海市民在内的各地居民以及各地餐饮市场的需要。
    近日,记者在沪上部分菜市场了解鱿鱼供应情况,目前市场上鱿鱼数量并未因此减少,多数菜场鱿鱼的零售价每斤25元左右。
    
来源:周到
作者:东方网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