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首席说】特别版:投资“战疫”——温彬:2020下半年经济展望——疫后经济渐进式复苏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金融界网站 金融界 2020-07-02 18:37 3902阅读

  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原油价格暴跌,金融市场震荡不断。前事未决而后事已来,我们应如何在扑朔迷离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和方向?

  金融界现推庚子鼠年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拉开了序幕。

  近日,出《首席说》解局2020特别版,特邀知名经济学家与首席分析师,为您全面解析投资“战疫”。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图片0

  本期嘉宾: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院

  01

  经济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呈现可持续性的增长

  金融界:中国经济在历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面暂停之后,自2月下旬逐步走上推动全面复工复产的道路。IMF预测中国经济或成为唯一 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您对中国后续经济走势的预测是什么?

  温彬:目前市场对于中国后续经济的走势具有一定的争议,大概有以下几种关于走势的预测:第一种为V型反转、第二种是W型,会有二次探底、第三种是U型,底部横的时间较长一些、第四种是对勾型,回升的斜率相对较小,他并不像V型回升陡峭,而是平缓的向上回升、第五种是L型,也就是说之后的经济运行可能会又下了一个台阶、第六种是根号型,迅速企稳回升后在高位平稳增长。这些都是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一些判断。

  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运行轨迹被影响主要是由于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出现二次发爆发,或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没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的回答。这都给短期的经济走势带来了不确定性,因而不论做什么样的经济判断都需要考量疫情带来的影响力。上半年已经过去,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政府很好的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而且经济的各项指标也都朝着边际改善的态势在变化。我判断,在二季度可能会出现GDP同比增长转正,经济增长逐渐浮出水面。 如果疫情在下半年不会卷土重来,我相信经济会有一个明显的回升,很显然我们国家的市场空间和潜力都非常大,不论是消费层面还是投资层面都具备较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这是保持经济活力和长期增长态势的一个基础来源。

  从政策角度看,下半年的逆周期调控无论是从财政的角度还是从货币的角度都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这也会进一步的稳定市场和扩大内需,从而使经济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呈现可持续性的增长。

  02

  通胀回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金融界:在历经接连数月的综合政策作用下,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CPI和PPI物价指数超预期回落,时隔八个月重回“2时代”。这是否意味着为货币政策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温彬:通货膨胀从今年2月份开始连续逐月回落,引起此次通胀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而食品价格中猪肉涨价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扣除掉2019年下半年的翘尾因素,把高基数的效应去除之后,猪肉的价格和供需关系也逐渐趋于平衡,这也致使下半年的食品价格涨幅进一步回落。从PPI数据来看,近期仍然处于通缩区间中,这就为我们的货币政策开打了更大的空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进一步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再进一步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且国家也已经提出金融体系给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

  在货币政策的空间被打开后,我认为下半年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都有存在必要。通过“降准、降息”,一方面可以使政府、企业的发债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即降低直接融资成本;另一方面,LPR利率的改革潜力可以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成本。综合来看,通胀的回落会使得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而进一步的“降息降准”让利于实体经济,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以上是我的基本判断。

  03

  经济良性发展是解决就业的基础前提

  金融界: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PMI数据,从数据来看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学者称,“创造就业最终依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于下半年而言,该如何使刚有起色的经济复苏趋势迈入强劲的快车道?

  温彬:最近,“六保六稳”中的保就业经常被大家提及。今年的就业目标是900万人,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874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这意味着要加强多种政策的协调并最终形成稳就业的合力。

  我认为首先要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特别是要稳定和扩大内需。经济的增长和良性发展才是解决就业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我们要升级并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对于就业的吸纳作用非常强,我认为依然需要积极的放管行为进一步开放市场,让其更好的带动就业。 第三,要充分发挥区域互补优势,在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具备成本优势,如若可以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既可以防止制造业向境外转移,又可以促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从中长期来看更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第四,我们应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产业升级是一个客观事实,新的业态模式也在不断出现。一些行业中的岗位可能会面临淘汰,这很可能引起结构性失业问题。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显然是一个未雨绸缪的方法,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进而从根本上减缓产业升级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压力。由于新业态带来的新模式往往需要一些特定的新技能,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培训的投入和力度,这有助于帮助那些因结构性原因失业的人群再就业。

  04

  稳外资、稳外贸政策可缓解企业压力

  金融界:因受到疫情冲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曾一度出现悬崖式下跌。从5月公布的数据来看,“内需消费”和“投资”的复苏势头相对明显,但三架马车中“出口”前景仍不明朗,这是否会对下半年经济增涨造成拖累?

  温彬: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海外需求是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的产品、市场都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如果全球疫情在下半年得到缓解,我相信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所以我对下半年的口出数据仍保持乐观。

  在疫情还在反复的当下,物流运输等方面确实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目前很多的出口企业和商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到稳外资、稳外贸的政策支持,包括出口退税、财税方面等 ,从而使我国出口型企业在短期可以度过难关。待国际市场复苏后,这些出口型企业也可以迅速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05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可奠定“复苏牛”基础

  金融界:今天是A股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普遍持乐观态度,也有声音说A股仍然会持续震荡上行。从全球视角看A股,依然具有较强吸引力。您对下半年A股这头“复苏牛”的走势判断是什么?

  温彬:下半年股市仍然会持续震荡上行的前提有两个。第一、有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支撑。根据报告预测,中国或是主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这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 第二、有我国的经济改革支撑。当前我国在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国际投资者也都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我们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推出新的证券法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当然在金融改革方面试点推广注册制,也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加大对违法违规者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的质量。

  在这样的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下,国际投资者都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而且国际上已经把A股指数纳入主要资本市场指数。只要我们的资本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就会奠定“复苏牛”的基础。

  06

  美联储强势财政政策利好市场 资本市场信心呈现上涨趋势

  金融界:美国股市已经收复了今年以来的所有失地,得益于近期的一轮涨势,收复了自冠状病毒疫情开始冲击美国股市以来的大部分失地。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一现象?美股收复失地对A股有什么借鉴意义?

  温彬: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美股走势完全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一开始美股连续4次熔断,标普从今年的最高点降落到入熊仅仅用了27天,股市一度下跌超过37%。虽然美股下跌的幅度如此快,但是它的回升速度也异常惊人,现在不仅收复了大部分失地,纳斯达克指数还创出历史的新高。

  美国股市有如此的走势,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美联储出台了相应的救市措施,包括推出一系列财政政策来稳定美国经济。这对美国资本市场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美股可以短时间恢复的原因之一。

  尽管疫情对美国的影响还呈现蔓延的趋势,但是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却呈现上升趋势。我想这主要是来源于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时地推出、及时的稳定投资者信心。

  07

  重点把握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向是投资者获得平均收益的策略

  金融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且地缘政治局势更为紧张,在下半年投资者该采取何种投资策略?

  温彬:我之前提到了,下半年股市可能会呈现出震荡向上的走势,而在走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结构性分化。在投资方面,应该重点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向,这是投资者获得平均收益的一个策略。具体来看,科技类板块具有很强的弹性和上升空间,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结构升级转型,未来会是一个科技引领创新推动的经济体。所以与之相关的科技板块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都具有投资和配置的价值。

  其次可以关注“消费需求”相关的板块,当前的经济已经在转向内需拉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产生变化。大消费类相关的板块具有稳定性和成长性, 例如,医疗健康,教育等,与之相关的大消费板块既有稳定性也有成长性,仍然是在短期和中长期具有配置的价值。

  最后也可以关注经济周期性相关的一些领域,下半年的经济要保稳定和扩内需,投资也要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传统基建处在回升投资的过程中,这类周期性的股票在短期内仍会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大体上我先推荐这三类,前两类板块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都还是有配置的价值和成长的空间。第三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下半年经济恢复以后,周期性的回升从短线的交易来看,还是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系列专题

    投资“战疫”系列40——中泰证券李迅雷:优化沪指编制空间,十年不动A股迎牛市?

   ​投资“战疫”系列39——植信投资连平:区域疫情的偶尔反弹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复苏大局

    投资“战役”系列38——新时代证券潘向东:“房价永远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

  投资“战疫”37——靳毅:建议投资者做好仓位控制,可选择性购买长期理财产品

  投资“战疫”36——联博资产纪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降为负值的可能

  投资“战疫”35——摩根士丹利邢自强:我国发放特别国债,可设立“疫情赤字”,用于退税、消费券、基建

  投资“战疫”34——民生证券解运亮:美国三大泡沫破灭顺序,股市-就业市场-企业债务

  投资“战疫”33——刘元春:传统手段无法解决此次危机造成的经济停摆休克

  投资“战疫”32——陆挺:欧美经济二季度萎缩或创一个半世纪以来新纪录

  投资“战疫”31——管涛:当前市场在“买消息、卖兑现”,政策用到极致会有后遗症

  投资“战疫”30——李少君:美国经济衰退两大根源,要素的弱化、科技革命的停滞

  投资“战疫”29——沈建光:悲观情况下,美股或重复1929年大崩盘之后的走势

  投资“战疫”28——管清友:美联储独立性被打破,市场出现流动性黑洞

  投资“战疫”27——英大证券李大霄:外资在A股仍有十倍配置空间

  投资“战疫”26——中信建投张岸元:美股十年行情结束,A股下行空间有限,有避风港功能

  投资“战疫”25——海通国际孙明春:美国经济或进入衰退阶段,人民币是避险资产

  投资“战疫”24——国泰君安花长春:新基建发展空间大,但不足以撑起稳增长

  投资“战疫”23——安信证券冯福章:普通投资者可关注军工主题基金或ETF

  投资“战疫”22——广发证券戴康:2020配置建议,早周期、强科技、新消费

  投资“战疫”21——中泰宏观梁中华:房地产均值回归,未来下行压力增大

  投资“战疫”20——景顺长城余广:看好资产负债表健康的行业龙头

  投资“战疫”19——华创证券张瑜: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中长线韧性充满信心

  投资“战疫”18——兴业证券王德伦:投资者可积极布局各行业龙头企业

  投资“战疫”17——中融基金黄震:股票资产机会大,多看少动,放眼长期

  投资“战疫”16——中信建投张玉龙:期货与股票市场反应一致

  投资“战疫”15——博时基金魏凤春:2020年A股关注结构性机会

  投资“战疫”14——国泰君安高瑞东:库存周期有望在疫情后开启

  投资“战疫”13——招商证券谢亚轩:扩内需稳外需,提高经济自身“免疫力”

  投资“战疫”12——华泰宏观李超:看好资本流入带来的A股外生流动性宽松牛市

  投资“战疫”11——林采宜:疫情促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给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投资“战疫”10——杨德龙:疫情短期影响较大,保证资金链稳定是抗疫关键

  投资“战疫”9——温彬:扩大财政赤字至3%,提升地方专项债至3万亿

  投资“战疫”8——洪灏:应对疫情经济冲击需要宽松货币政策配合扩张财政政策

  投资“战疫”7——李迅雷:工业生产恢复滞后半个月 鼓励长期投资

  投资“战疫”6——胡国鹏:预计出口受疫情扰动不明显,全年增速约5%-5.5%

  投资“战疫”5——伍超明:适当加大财政支出规模,货币政策要强化针对性

  投资“战疫”4——樊继拓:此次疫情或不会改变2020年指数中枢抬升的大逻辑

  投资“战疫”3——李奇霖:股票市场短期快速下跌,长期投资者可考虑布局

  投资“战疫”2——邵宇:疫情对经济短期有冲击、中期企稳、全年方向可控

  投资“战疫”1——鲁政委:疫情对全年影响为0.2% 投资者把握大消费领域机会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金融界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