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首席说】特别版:投资“战疫”——植信投资连平:区域疫情的偶尔反弹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复苏大局

金融界网站 金融界 2020-06-19 13:46 4470阅读

  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原油价格暴跌,金融市场震荡不断。前事未决而后事已来,我们应如何在扑朔迷离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和方向?

  金融界现推庚子鼠年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拉开了序幕。

  近日,出《首席说》解局2020特别版,特邀知名经济学家与首席分析师,为您全面解析投资“战疫”。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图片0

  本期嘉宾: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01

    新兴产业崛起 中国经济结构更加丰富

  金融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多个宏观经济数据,国民经济运行继延续复苏态势。在这一连串的数字当中,有哪些行业的数据呈现出亮点呢?

  连平:从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的数据来看,工业增加值总体复苏的情况良好,5月工业增加值基本已恢复至正常运行水平。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等也都有比较亮眼的数据,增长速度都比较高。以信息数字化经济为例,疫情过后很多生产经营活动都选择在线上展开,这无疑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重要推力,同样表明了中国经济仍具有很大的潜力,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发布的数据来看,一些新兴行业的增速较高,传统行业的增速较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同时也佐证了中国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02

    房地产业呈现复苏态势 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

  金融界: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状况逐步好转,沉寂数月的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学者认为从趋势上看,房价继续上行的趋势已经出现。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测算,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升4.9%(上月涨幅5.1%),涨势延续56个月、但涨幅继续收窄。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城市的刺激市场措施被政府收回,居民贷款增速也没有大幅反弹、M1增速也比较低,加之疫情随时可能出现反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仍将面临风险。对此,我想请问您是否认为房地产已经走出低迷进入复苏?

  连平:地产市场进入到了复苏阶段,这一点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近期的房地产成交量也呈现活跃的态势,加之投资增速也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因而我认同房地产进入复苏状态的观点。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并不认为目前的房价会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虽然经济在逐渐恢复、各行业在逐渐步入正轨,但是房价仍面临一定的向上压力。

  从政策上来看,“房住不炒”的政策非常明确。对于新开的楼盘均有所管控,房价的制定需要配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来进行。虽然二手房市场的交易相对灵活,但二手房的价格仍会受到一手房的影响,所以在新开楼盘的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的前提下,二手房市场的成交价也很难出现大幅上涨。很显然普通消费者并不会为没有上涨趋势的楼盘去买单。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政府会长期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意味着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在土地供求关系不太平衡的城市,可能房价涨幅压力会增大。而目前供求关系不太平衡是指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给。虽然房价有上涨压力,但此类城市的土地供给也将会有明显的增长,这一点在最近出台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中也有明确提到。在此种情况下,土地供给的增加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楼盘建设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供求关系并不会因为土地供给增加而被打破。反之,由于土地供给增加平衡了供需关系,房价不会呈现明显的上涨。

  从金融角度来看,政策也不会支持未来的房价出现大幅度上升。按揭贷款仍然是居民购房的主要金融途径,目前而言不太可能出现按揭贷款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虽然前些年出现过按揭贷款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但经过几轮的调整后其结果呈现有降有涨的态势。当前的按揭贷款呈现较平稳的状态,所以政策上不会在短期内支持大规模的按揭贷款投放。当楼市没有强大的金融政策支持时,很难看到房地产有大幅上涨的趋势。

  综上,我认同房价确实有一定的上涨压力。在市场复苏的过程中,如果说没有上涨的价格趋势,那市场也不会复苏,因为需求没有跟上供给。因而在整个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房地产即使出现了一些上涨的态势,也不需要将其描述为房价会有大幅上升或房地产泡沫再度出现,这属于过分解读了。

  03

    新冠肺炎疫情将常态化防控,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明朗

  金融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从方向上看,5月经济数据仍然延续修复的趋势,虽然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在继续回暖,但从幅度上来看,5月的经济修复速度有所放缓。您如何看待我国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在供给层面和消费数据上来看,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是否还有其他制约因素?

  连平:当前的情况来看,经济修复的幅度确实略有放缓,但这符合经济的正常运行规律。经济复苏初期通常会呈现较为强劲的状态,经过三、四个月后的恢复性反弹,幅度自然会略有放缓。从趋势上看,未来经济的发展仍然非常明朗,但我们同样需要关注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

  从推动因素来说,政府接下来可能会有一系列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例如发行国家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上的这些动作基本会在一到两个月内执行完毕,相信三、四季度会的经济指标可以进一步体现财政政策的助力。

  从货币政策来看,通常降息降准的政策措施落地之后,一般在半年后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以去年为例,降准的频率相对较高,在三季度和四季度时均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即使接下来不再进行降准,但前期降准所带来的效应也会在三季度至四季度集中得到提升。

  从经济运行的其他方面来看,消费仍然处于恢复过程中,工业生产基本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投资方面也加快了步伐,例如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也都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相信工业和投资都会有一个较明显的反弹。消费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很多大型活动仍然被限制举办,消费方面的恢复步伐相对缓慢,这与疫情控制状况相匹配。这是当前需求略显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外部仍会有零星的病例输入。国内也仍有地区出现疫情反弹,特别是北京新发地的这次疫情传播,再一次提醒了大家疫情防控会持续常态化。这就给消费行为恢复正常化造成了一定困难,许多大、中型经济活动难以推进,只依靠居民的一般性生活消费,对消费市场的整体恢复虽然不是杯水车薪,但也相对受限。我坚持认为,下半年的经济趋势的明朗的,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市场的恢复会呈现一个缓慢的过程。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方面。从三月份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并未好转,防疫工作的不到位致使疫情几乎呈现失控状态。如此的外部环境给全球经济带了全所未有的下行压力,这个压力会在两季度后会有较明显的体现。根据预测,美国经济前两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50%,其经济受疫情冲击后的衰退力度非常之大,更直接冲击中国对美商品出口。虽然我国四月、五月的对外出口情况还算良好,这主要得益于向欧盟、东盟方向的出口以及特殊行业,例如医疗、口罩、纺织品等的对外出口。整体来看,似乎这些出口弥补了一些不足,但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年中到三季度初期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外贸出口压力呈现出来。

    04

    区域疫情的偶尔反弹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复苏大局

  金融界:近日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变化,特别是北京疫情突然出现反弹,时隔50多天后再次出现本土确诊病例。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是否会对下阶段全国经济恢复造成影响?

  连平:疫情偶尔的反弹对大局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若从局部来看,疫情的反弹的确会对区域经济恢复造成一些伤害,但并不会影响到大局。像北京的这次疫情反弹,肯定会对地区的经济复苏步伐造成拖累,对经济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制约,但我认为不会出现总体性的影响。

  环顾北京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政府在初期认定可能是新发地市场造成扩散传播的阶段,就迅速对周边小区进行封闭并及时对新发地进行“消杀采检”工作。可以说有了先前的防控经验,我们这一次应对起来就更加成熟。虽然北京的疫情出现反弹,但应该不太会看到如疫情在武汉初爆发时所出现的社区飞速扩散状况。但我仍然要指出,局部的疫情反弹或传播一定会对区域经济的复苏造成影响,但我坚信以现行的防控机制和过去的经验的加持下,应该有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局面控制住,重新把恢复经济拉入正轨。

  05

    信贷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考虑房市泡沫暂无必要

  金融界:国家统计局指出,今年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这些政策将继续支持后期经济恢复。但近年来同业规模和债市杠杆上升,实体融资冷热不均,中国需重视过度依赖信贷的副作用。由于这一次信贷大幅扩张很可能把金融周期的调整又一次往后延长,更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金融行业风险或房地产泡沫。对于此种担忧,您觉得是否有必要?

  连平:我不认同“当前信贷是大幅度扩张”这个观点,这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当前信贷的增速确实比前一阶段有所上升,前一阶段大概是12%左右,现阶段只是13%左右,信贷增长仅是稍有提升,因而谈不上新的大规模增长。依我个人的观点,目前信贷的增速幅度并不高。当谈论信贷增长时,不可以忽略当前的实际情况,即我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国内的这一波疫情基本得到良好控制,但国际上还有一波肆虐的疫情,且美国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前两季度50%负增长,这很大程度的印证了当前的经济环境的恶劣。在非常时期下,对货币政策进行一些适度宽松的调节,加大力度进行逆周期的调控,这一做法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也十分必要。

  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信贷增速不仅不高,而且可以再高一些。很多人现在重新提起当年的“大水漫灌”政策,这通常指的是2009年的做法。2009年信贷增速高达32%,而现在仅仅为13%,因而这次的信贷增长并不能与当时的“大水漫灌”同日而语。国家当前考虑的无非就是两方面:国家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我会认为目前的信贷增长关键是满足国家对于重要项目的金融需求,同时也能兼顾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信贷仍然会发挥积极作用。我认为当前几个月的增速并不高,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加大非信贷的各种融资,进而对实体经济进一步支持,光靠信贷肯定不够。目前M1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现在大约为6.8%,较上个月回升了一点几个百分点。我认为这是好现象,这意味着在经济运行中企业的经营活跃度呈上升状态。根据过往经验,6.8%的M1和11%左右的M2并不高,应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弹空间。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反弹应伴随着整个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活跃。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进一步复苏的过程中,因而反弹和复苏可以相互照映,当前M1不存在可担忧的问题。 对于适度金融扩张可能带来许多问题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的担忧等我认为是暂无必要的。当然相关方面的管控需要有所加强,如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调控等等。.

  06

    经济复苏下的货币政策远未到收紧时刻

  金融界:6经月15日,央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如约而至,但操作规模仅2000亿元,明显少于本月7400亿元的到期量。MLF操作被视为6月是否会“降息”的风向标,此次MLF操作利率2.95%与上次持平,这意味着MLF“降息”预期落空。您如何看待央行的此番操作?以及您对未来的货币政策作何判断?

  连平: 从央行对货币市场的调控角度分析,一段时间以来其总体方较为明确,仍然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进行周期性调节,而且力度在不断加大。根据不同市场的表现,央行也需要进行适度的调节。因此不能把某阶段的货币市场行为、工具调节变化和临时性的动作看成一个完全趋势性的变化。

  我认为在未来一短时间货币政策收紧是不合时宜的。现在整个经济运行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尽管目前经济处于复苏的阶段,我们仍然希望看到经济复苏的过程进一步延续、经济复苏的程度够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经济运行,譬如GDP的增速能够尽快回到趋势性的轨道上。仅从目前的水平来看,GDP水平显而易见是低的。

  由于第一季度GDP增速是负增长,整个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要得到进一步巩固,毫无疑问此阶段的货币政策绝不能呈现明显收紧,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不会在某些阶段性节点或某些局部时点上进行一些灵活性的举措。事实上从实际整体性的角度考量,灵活的操作完全有必要。

  有人说货币政策现在就此打住了,收紧了,我认为这个判断同样不合时宜。目前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出现明显收紧的状况。也许步伐有所放缓,力度有所减小。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这意味货币政策的调节往往要走在前头,需要在经济出现趋势性征兆时进行预判性质的操作。回顾去年到今年年初疫情刚出现后,央行又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调节举措,政策落地后就会对后续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现在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干扰的可能性,此时持续不断的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或者马上进行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显然都不太合时宜。我认为需要进一步观察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的趋势性变化。目前还没有到政策趋势性转向的时候。逆周期调节不再进一步加码,并非就是货币政策转向。

 

    系列专题

    投资“战役”系列38——新时代证券潘向东:“房价永远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

    投资“战疫”37——靳毅:建议投资者做好仓位控制,可选择性购买长期理财产品

  投资“战疫”36——联博资产纪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降为负值的可能

  投资“战疫”35——摩根士丹利邢自强:我国发放特别国债,可设立“疫情赤字”,用于退税、消费券、基建

  投资“战疫”34——民生证券解运亮:美国三大泡沫破灭顺序,股市-就业市场-企业债务

  投资“战疫”33——刘元春:传统手段无法解决此次危机造成的经济停摆休克

  投资“战疫”32——陆挺:欧美经济二季度萎缩或创一个半世纪以来新纪录

  投资“战疫”31——管涛:当前市场在“买消息、卖兑现”,政策用到极致会有后遗症

  投资“战疫”30——李少君:美国经济衰退两大根源,要素的弱化、科技革命的停滞

  投资“战疫”29——沈建光:悲观情况下,美股或重复1929年大崩盘之后的走势

  投资“战疫”28——管清友:美联储独立性被打破,市场出现流动性黑洞

  投资“战疫”27——英大证券李大霄:外资在A股仍有十倍配置空间

  投资“战疫”26——中信建投张岸元:美股十年行情结束,A股下行空间有限,有避风港功能

  投资“战疫”25——海通国际孙明春:美国经济或进入衰退阶段,人民币是避险资产

  投资“战疫”24——国泰君安花长春:新基建发展空间大,但不足以撑起稳增长

  投资“战疫”23——安信证券冯福章:普通投资者可关注军工主题基金或ETF

  投资“战疫”22——广发证券戴康:2020配置建议,早周期、强科技、新消费

  投资“战疫”21——中泰宏观梁中华:房地产均值回归,未来下行压力增大

  投资“战疫”20——景顺长城余广:看好资产负债表健康的行业龙头

  投资“战疫”19——华创证券张瑜: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中长线韧性充满信心

  投资“战疫”18——兴业证券王德伦:投资者可积极布局各行业龙头企业

  投资“战疫”17——中融基金黄震:股票资产机会大,多看少动,放眼长期

  投资“战疫”16——中信建投张玉龙:期货与股票市场反应一致

  投资“战疫”15——博时基金魏凤春:2020年A股关注结构性机会

  投资“战疫”14——国泰君安高瑞东:库存周期有望在疫情后开启

  投资“战疫”13——招商证券谢亚轩:扩内需稳外需,提高经济自身“免疫力”

  投资“战疫”12——华泰宏观李超:看好资本流入带来的A股外生流动性宽松牛市

  投资“战疫”11——林采宜:疫情促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给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投资“战疫”10——杨德龙:疫情短期影响较大,保证资金链稳定是抗疫关键

  投资“战疫”9——温彬:扩大财政赤字至3%,提升地方专项债至3万亿

  投资“战疫”8——洪灏:应对疫情经济冲击需要宽松货币政策配合扩张财政政策

  投资“战疫”7——李迅雷:工业生产恢复滞后半个月 鼓励长期投资

  投资“战疫”6——胡国鹏:预计出口受疫情扰动不明显,全年增速约5%-5.5%

  投资“战疫”5——伍超明:适当加大财政支出规模,货币政策要强化针对性

  投资“战疫”4——樊继拓:此次疫情或不会改变2020年指数中枢抬升的大逻辑

  投资“战疫”3——李奇霖:股票市场短期快速下跌,长期投资者可考虑布局

  投资“战疫”2——邵宇:疫情对经济短期有冲击、中期企稳、全年方向可控

  投资“战疫”1——鲁政委:疫情对全年影响为0.2% 投资者把握大消费领域机会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金融界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