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庄稼人变身“上班族”

新华网 金融界 2020-05-21 10:05 2397阅读

  新华社南宁5月21日电题:庄稼人变身“上班族”

  新华社记者农冠斌、麦凌寒

  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3500余亩金花茶郁郁葱葱。脱贫户潘美华正在金花茶园里除草。“在这里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有2300元工资。”潘美华说。

  潘美华是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村民。此前,她丈夫因慢性疾病无法务工,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家里的几亩薄田难以支撑家庭开支。

  记者日前在青秀区对话了解到,金花小镇启动建设后,潘美华来到小镇上打零工。“当时主要是种植金花茶。”潘美华说,2016年,她跟茶园签订了长期合同,从事茶园维护工作。

  潘美华家离金花小镇只有几分钟车程,“现在我算半个‘上班族’,不仅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家里每年还有土地流转租金1万多元,生活慢慢变好。”2017年,潘美华家实现脱贫。

  当地的金花茶主要种在坡地,茶树高约2.5米。“原来都种玉米,收割完后,每到下雨,土地被冲刷得厉害。”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龙说,种植金花茶树,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产生经济效益。

  除潘美华,茶园里还有数十名村民长期从事维护工作。作为当地重要的农旅项目,金花小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形式带动周边12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行走在青秀区刘圩镇谭村,穿过一片片牧草地,一座座现代化牛舍里散发着些许牧草的清新气息。“我们引入发酵床牛舍,使用微生物技术,牛粪经发酵后变成有机肥,消解臭味,确保绿色健康。”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关宗说。

  这个名为“田野牧歌”的肉牛产业示范区核心区有5300亩,拓展区8500亩,辐射区20200亩。示范区围绕“种养循环”理念,构建生态循环养殖链条。

  牛粪经发酵后变成有机肥,用于周边甘蔗等农作物种植,甘蔗等农作物秸秆经机械加工后变成饲料,又用于肉牛喂养……伍关宗说,通过循环种养,企业生产成本得到控制,村民也拓宽了增收渠道。

  “以前秸秆不是丢弃,就是焚烧,现在可以卖钱了。”谭村党支部书记谭启盛说,每吨秸秆收购价在150元左右,“一些有条件的村民,还承包山地种植牧草出售给公司。”

  那床村脱贫户黄爱林农闲时在示范区上班,种植、收割牧草是她的日常工作,每天收入8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业的工资收入足够家庭日常开支,另外每年还能得到入股分红4000元。”黄爱林说。

  “我们提供保洁、饲养、收牧草、餐厅服务、电焊等岗位50多个,平均每日用工达100人,每月人均工资1800元至3000元。”伍关宗说,示范区用工优先选择贫困户,目前有54人在此务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金融界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