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袁一泓:楼市这状态,老板也难

乐居财经 2020-01-08 11:40 3069阅读

袁一泓:楼市这状态,老板也难

文/袁一泓

1月7日媒体报道,房企开年融资利率最低至3.375%,房地产融资环境显出略宽松迹象,楼市最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了。 

尽管正式的全国房地产统计数据还有10来天才会公布,但从去年前11个月的情况看,基本可以肯定,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创下新高已无悬念。这表明,即使在强力的调控下,投资性需求已被遏制,但基本住房需求仍然可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

同样刷新纪录的,还有卖地收入。据中原地产统计,2019年全国50大城市合计卖地共4.41万亿;共有35个城市卖地收入超过500亿,这两个数据都是历史新高。其中,50城市的卖地收入同比增长19.33%,与68%的城市卖地金额同比上涨,这两个数据则表明,地价还是在上涨的。

即便如此,2019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可以称得上是“平稳”。在限购限价的背景下,新房价格被控制住,除了深圳等极个别城市,二手房价格微幅下跌;房子不像过去那么好卖了,去化率下降,回款放慢,但也在可忍受的范围。

从政策角度看,中央的基调是调控不放松,地方在“一城一策”的原则下虽有微调,但没有谁敢触碰红线。从房企角度看,全国房企前10名的座次还是老面孔,大部分主流房企都完成了年度销售任务,少数中型房企掉了队。以上这些都是楼市进入平稳期的表征。

2020年的楼市,这种平稳的态势大概率会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房住不炒,为全年房地产工作定了调。值得一提的是,住建部工作会议的一句话: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请注意,是“长期坚持”。如果让我个人来理解,那就是,主管部门希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态势也是长期的。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为标志的房地产去投资化措施,不是短期行为。假如非要展望它会在什么时候退出,也只能是当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并逐步取得成效的时候。

楼市上行时期,一切都好办。地方政府不愁土地卖不出好价钱,地产商可以闭着眼睛买地,购房者(包括投资者)可以闭着眼睛买房。全是资产,全是机会。

楼市平稳期,一切都变了,原有的逻辑不管用了。市场三方主体,各有各的难。

客观地说,购房者更从容了。2017年,房价一周一个价,总有一只无形的手逼迫你认购抢房;现在,骄傲的二手房业主也一再让价,北京连限竞房都卖得艰难。但你又犹豫起来:房价会不会再降?有二套房购买资格的朋友,更是家庭会议开了一轮又一轮。这决策不好下。

小有积蓄的中产收入群体,本可以在三四线城市或大城市的远郊、邻县买个房,投资保值两不误。如今,你斟酌再三:如果房价滞涨,就相当于资产缩水;假如房子一直砸手里,哪天对持有物业征税,就是资产缩水的加速度。

地产商也难。前些年,弯道超车还真有可能,看准了区域,胆子大一点,敢用高杠杆,说不定呼啦一下就从50名窜到了20名。如今,地价没降,房子限价,基本需求虽然还在,但要从别人碗里抢肉没那么容易了,一不小心可能在弯道里翻了车。

最难决策的,还是速度的把控和节奏的拿捏。虽说现在不那么追求规模了,但发展慢了,别说公司骨干会流失,而且可能会被同行甩出十几二十名;假如你想快一点,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拿错两块高价地,也可能会卡在某个门槛里,如果是中小房企,说不定会因此耽搁两三年。更别说,面对挑剔的购房者,产品和服务,哪块也不能短腿。房企老板也难做。

地方政府也有苦衷。经济要追求高质量增长,需要一个过程。都知道土地财政依赖症这病得治,但远水不解近渴。一块地卖出好价钱,可以办很多事。防止出现地王,控制土地溢价率,大都能做到,但要地方主动降地价,难哪。

抑制房价上涨,地方政府要负主体责任,问题在于,过热固然不允许(会被追责),过冷的负效应也不小(土地卖不出去,市场相关税收下滑),怎样让当地的楼市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这中间的尺度太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了。

激扬澎湃的好日子谁都会过,平淡平稳的日子才见真功夫。我常说,房地产还有十几二十年的发展期,但经历过狂飚突进的市场主体,怎么迎迓这波澜不惊的楼市未来,恐怕需要探索新的商业逻辑。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