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钟欣:监管应再给华业一个机会

乐居财经 2019-11-21 10:12 1819阅读

乐居财经 展浩博 发自北京

20日下午2时许,钟欣出现在华业国际中心20层。

西装革履,干净利落,*ST华业(600240.SH)的退市漩涡似乎不曾掀起波澜。不过,这位80后年轻掌舵人眉宇间显露的疲态,却又暴露出些什么。

也难怪,本就为推进破产和解忙得焦头烂额,公司面值退市的危机又来得猝不及防。即便是这位向来沉稳持重的总经理,想来也不免心力交瘁。

“第18天的时候,(华业)还出现了地天板,我们当时认为还是有希望的,第19天收盘后,公司紧急开会,连夜准备相关材料和工作,递交了紧急停牌申请...这几天大家几乎都没怎么睡...”钟欣这样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

不过,监管最终未能给华业的停牌申请放行。11月12日,*ST华业无悬念一字跌停,收盘报0.86元/股。经历了四次面值退市均成功脱险的*ST华业,终于在第五次渡险的时候无奈搁浅,成为A股第7家因面值连续20交易日低于1元而面临退市审判的公司。

钟欣对此深表遗憾。“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让人深感无力,有一些重大利好消息其实提前已经有所获知,但基于信披规则也只能按部就班”。钟欣所指或是一份由重庆经侦出具的公函。据公函内容,警方现已查获冻结的诈骗嫌疑人方相关资产合计已达30亿元。函尾还附上了几句希望证监会暂缓华业退市的话。这表明,华业管理层已经赢得了重庆警方在公司退市问题上的支持。

只可惜,公函信息获准披露的时间最终还是迟了。倘若这份重大案情信息进展能及早披露,或可对华业股价形成很大支撑。毕竟相较于华业目前12.25亿元的市值而言,30亿的追赃款并非小数目。

“警方办案部分内容是涉密的,证监会对信披及重组审核又是相当严格的,不同行政机关办事程序很难及时同步,造成投资者对实际情况有信息不对等,在此期间又不允许停牌”,谈到面值退市背后诸多掣肘时,钟欣不无委屈。

ST板块交易制度是另一处让他感慨的地方。钟欣表示,今年以来,华业管理层累计增持股票逾千万元,其中大多由二级市场交易而来。不过,应对面值退市危机,原本能提振市场信心的高管增持手段却也受到交易制度的限制。ST股票单人单日有50万股的买入上限,这在无此限制的庞大卖盘之前,无异于杯水车薪。加之窗口期等原因,增持受限,却还惹来不少非议,不明情况的大众、媒体认为华业管理层增持无诚意。

最令钟欣感到遗憾的莫过于,破产重组只差临门一脚,面值退市却突然袭来。他表示,公司原本的计划是在年底前完成破产和解,实现债务清理净资产归正。在数月的努力争取下,华业已经赢得了超2/3债权人对破产重组计划的支持,这其中不少都是央企、国企。无奈退市危机先到一步,给当前的重组计划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钟欣认为,面值退市本意是要淘汰掉经营不善的不良公司,而华业其实更多是因为遭受诈骗才陷入到如今危局,纵观此前公司房地产相关业务经营,华业甚至算得上该领域的一家优质公司。此外,华业还有一些包括重医三院在内的优质资产。而不良公司往往指那些长期经营不善,恶意损害股东利益的企业,华业与此也不同。

不难看出,钟欣更像是以华业作为一个受害者的口吻在倾诉一些心声。事实上,或许正是华业同样是“百亿合同诈骗案”受害者的这一身份,为其迎来了多方面的支持。市场上为华业“喊冤”鸣不平,认为“错杀”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每天不停有投资者电话过来,写信的也很多,昨天还有40人左右的投资者团体都表达了对公司的支持,这些人基本代表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的支持是让钟欣为之振奋的事,在进一步接触一些投资者切身情况后,钟欣很受触动。缺乏专业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很明显是市场中弱势的一方。争取他们的支持令人欣慰,同时设法挽救公司是对他们的负责。

“只要监管部门给华业一年的时间,我有能力完全解决华业债务问题!”钟欣做出这句承诺的时候语气相当坚定,对挽救公司的渴望在他的眼神中很容易感受到。而争取监管部门允许华业暂停退市一年,或将是他目前最大的期许。不过,无论退市与否,钟欣表示,破产和解、清偿债务都会进行下去,这也是公司管理层的一致决心,最大努力降低投资者债权人的损失。

目前,钟欣的工作大致分为三块,维持公司日常经营、协助经侦追赃办案梳理资产债务,再有就是推进破产和解重组。下周,华业即将面临面值退市的听证申辩,这将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审判。日前,华业已递交退市豁免申请。钟欣表示,华业情况特殊,大家都想奋力一搏,不愿留下遗憾。

透过此次华业案件,一场关于面值退市制度、股票交易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经济诈骗案件的审理惩罚制度是否应进一步完善的讨论,想必也应引起社会关注和思考。

在*ST华业这桌集结了管理层、中小投资者、债权方、战投方、监管部门...的复杂牌局中,钟欣和他的团队已经争取到了投资者、债权人、战投方的多数支持,如今决策面值退市的监管部门能否最终“刀下留人”?华业资本能否率先破例“面值退市”?“破产和解第一股”能否绝境逢生?我们拭目以待。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