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中银证券:把握机遇实现规模突破,华发股份聚焦核心战略下销售拿地强势

乐居财经 2023-05-15 17:44 5.6w阅读

乐居财经 李礼 5月15日,中银证券发布华发股份(600325.SH)研报。

公司是由珠海走向全国的快成长的房企。在区域布局上,确定了“珠海为战略大本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一二线城市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业务布局上,形成了以住宅为主业,商业运营、物业管理和其他业务(上下游产业链)为支撑的“1+3”发展新格局。公司的快成长得益于:1)国企信用背书,大股东华发集团(持股比例:27.1%)实力雄厚赋能发展。2)集团管理层+外部引入优质职业经理人带动公司规模实现突破。3)激励机制充分,自2017 年实行股权激励授予1287 万股(占总股本的0.6%)以来,效果显著,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已成长成年销售破千亿的 TOP20 房企。4)公司多次资本运作,通过 IPO、可转债、配股、定增等方式募集资金151 亿元,用于项目开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规模快速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规模、负债、土储之间的平衡。1)销售:2014 年以来规模不断实现重大突破,销售格局显著优化。2014 年-2022 年八年间销售额从86 亿元提升至1202 亿元,CAGR 39%;2020 年成功迈入千亿房企梯队;2023Q1 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112%,排名跃升至第8 名。从销售结构来看,一方面,不断深耕珠海大本营,市占率达近三成;另一方面,布局不断向华东地区倾斜,销售占比已超六成,成为公司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土储:土储总量虽减少,但优质土储扩容。2018-2020 年是公司力争实现千亿规模突破的三年,也是公司加速全国化布局的三年,公司扩张的脚步明显提速。2018-2020 年拿地金额分别为181、340、774 亿元,CAGR 高达76%;拿地强度从31%攀升至64%。2020 年公司顺利实现销售规模破千亿的同时,负债率快速攀升,“三道红线”全红。因此,2021 年来,为降低负债率,公司扩张的脚步明显放缓。2021 年拿地金额171 亿元,同比下降78%;拿地强度降至14%。2022 年把握机遇,一线城市的布局明显加深,拿地建面中一线城市占比高达35%;当年拿地强度31.2%。拿地放缓必然造成土地储备的连年下滑。公司土储已经连续3 年下跌,2022 年末仅386 万平,不足以覆盖1 年的销售量。3)负债:财务安全性近两年已经得到明显提升。公司曾在2018-2020 年快速扩张阶段,财务杠杆处于高位,是千亿国企中唯一一家“三道红线”全踩的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增至1586 亿元,三年规模翻倍。不过在 2021 年公司适当放缓了拿地的节奏,有息负债降至 1368 亿元,“三道红线”全面转绿;2022年保持“绿档”。

公司形成了以住宅为主业,商业运营、物业管理和其他业务(上下游产业链)为支撑的“1+3”发展新格局。1)华发商业从无到有,从珠海到全国。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已进驻全国 16 个重点城市,旗下项目逾百个。集中式商业线(华发商都)、社区商业线(华发新天地)、商务办公线(珠海中心)三大主营业务以及华商百货、阅·潮书店、华发奥特美康体中心三大自营业务体系日益完善。2)公司上下游产业链业务稳步发展,形成包含教育、文传、长租公寓、城市更新、设计、营销、代理、园林、资管、投资及建研中心等在内的地产全价值链业务。3)2022年年末,公司整合华发物业管理业务,现持有华发物业38.8%的股份。华发物业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6.0 亿元,同比增长 24.6%,归母净利润 1.9 亿元,同比增长 24.1%;毛利率 24.8%。截至 2022 年末,已经管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南京等全国 42 个重点城市,管理面积 2437 万平,同比增长 20.1%,合约面积5182 万平,同比增长34.1%,位于2022 年全国百强物管公司综合排名第19 名。

财务指标分析:1)公司收入稳健增长,利润率有望于2025 年回升。2014-2022 年营收从71 亿元增长至592 亿元,CAGR 30.3%;截至2022 年末,预收账款808 亿元,较年初增加 27.7%,预收账款/营收为1.37X,同比提升0.13X,待结算资源丰富,后续业绩有望持续释放。不过公司房地产业务营收贡献持续维持高位(占比超过 95%),业绩贡献业务单一,相关多元化业务有待进一步发展。2014-2022 年归母净利润从6.5 亿元增至25.8 亿元,CAGR 18.9%。其中2019-2020 年、2022 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这主要由于:a)毛利率承压:受到此前获取利润较低地块进入结算周期影响,毛利率波动下降,2022 年房地产开发毛利率 20.3%,同比下降5.4pct,为近年最低点;b)权益比例下降:2018-2020 年拿地和销售项目的权益比例显著下降,后续结算项目权益比例也有所下降,少数股东损益占比明显提升。2022 年少数股东损益占比提升至45.5%,较2018 年提升了超过40 个百分点。除了以上两点原因以外,2022 年还有计提减值增加的原因。我们认为2023-2024 年公司毛利率仍将因低利润地块的陆续结算有所承压,而 2022 年以来公司利润率水平较好的华东地区的投资与销售占比显著增加,将有望推动公司毛利率于 2025 年回升,并且公司在 2021、2022 年的拿地权益比例相对 2019-2020 年有明显提升,项目权益比有望回升。2)2022 年财务杠杆、经营杠杆、表外负债全面改善。截至2022 年末,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5.3%、84.7%、2.01X。同时,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 年同比下降0.04pct至 5.76%。我们推算 2022 年末公司最大化表外负债规模为 528 亿元,这是自 2016 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最大化表外负债占比26.6%,同比下降4.6pct。2022 年公司也明显减少了对经营杠杆的使用,2022 年末公司应付票据余额降至 7.3 亿元,同比下降 45%,经营杠杆水平也降至 30.3%。公司 2022 年末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60 亿元,资产负债表将进一步得到改善。3)公司现金流管理得当,在手资金保持稳健增长。公司 2018-2022 年货币资金 CAGR高达28.9%,2022 年末公司货币资金528 亿元,同比保持5.7%的正增长。

投资建议

作为典型快成长地方国企,大股东实力雄厚,流动性较好,融资成本也有望进一步下降。公司 2023 年一季度销售优于大市,同比实现翻倍增长;近两年大量补充核心城市优质土储,布局重心转向基本面较好的华东。同时,公司营收业绩有望维持稳定发展,随着毛利率和权益比较低项目在未来1-2 年内逐步结转完成后,预计2025 年公司利润率将出现改善。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69 / 746 / 83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11%/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 /28 /3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12%;对应EPS 分别为1.24 / 1.34 / 1.50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8.2X / 7.7X /6.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销售与结算不及预期;房地产调控超预期收紧;融资收紧;多元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