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地产K线

专注地产上市公司解析。

张玉良:绿地里的“常青树”

乐居财经 2022-02-18 10:31 5.2w阅读

再次当选绿地董事长、总裁,已二度超龄“服役”。

文/乐居财经 李奕和

在外界眼中,张玉良有着优秀企业家必备的品质,“勤”、“俭”、“谦”是形容他用过最多的标签。

这位掌舵绿地30年的董事长,还是圈内公认的拼命三郎。他一周工作六天,一年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全国奔波,经常几十个小时连轴转,对工作永远有用不完的热情。

底下的人常常暗自慨叹,表示跟着他工作压力太大。

张玉良相信,企业经营,不进则退,“只有坚持奔跑,才能站在原地”。这种积极的心态,让他带领绿地几十年,攀上过高峰,也越过低谷。

如今66岁,他依然要带领绿地战斗在第一线。

2月16日,绿地控股(600606. SH)公告,选举张玉良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一致,同时聘任其担任公司总裁。

此前2018年11月,张玉良获选举为绿地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总裁,那年,他62岁。

曾有领导半开玩笑说,像张玉良这样优秀的上海企业家,干到70岁也是可以的嘛。

不曾想,这一言论正在成真。

多元航母背后的男人

张玉良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做政府想做的事,做市场所需的事。” 他的理念里,企业要有大发展,就要为政府解忧。

这跟绿地创立之时的初衷不无关系。从一家投资仅2000万元的绿化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超万亿级的世界500强企业,绿地的发展壮大,一直贯彻这样的经营理念。

1992年,时任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的张玉良,拿着上海农委和上海建委的2000万元,成立了绿地开发总公司。它的启动项目,便来自上海市郊的三个动迁项目。

随后,绿地通过参与上海大规模郊区造城运动、建设大型保障社区等,以此一步步在政府中间站稳脚跟。

虽然绿地有着深厚的国企背景,但作为绿地背后的“男人”,张玉良在绿地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的个人风格也深刻影响了绿地。

在地产圈,张玉良与恒大许家印、万达王健林,并称为“三大疯子”。最明显的一点,绿地进军商办超高层,疯狂盖摩天大楼就带有几分“癫狂”。

2003年,南京政府想建造一座像上海金茂大厦那样的地标性建筑,并为此在市中心开辟出一块地。当时的绿地,毫无超高层建设经验,也无充沛资金支持。但消息传到张玉良耳边后,立马拍板决定拿下项目。

此后,绿地的超高层建筑开始插遍全国各地。从450米的南京绿地广场,到被削后改为475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如今,出自绿地之手的大厦,几乎占了世界十大高楼的一半。

超高层建筑,也成为绿地维系与当地政府的重要纽带。

除此以外,绿地多元化的布局,也深深刻有张玉良的烙印。他认为,作为一家大规模企业,把业务单一放在房地产上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需要向关联的产业转移。

张玉良还为此分析过房地产企业的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以房地产为核心的精耕细作;另一种则是在房地产主业之外的多元延伸和协同发展。前者的代表是万科,后者的代表则是绿地。

这一理念之下,绿地早在2009年跨出了多元化的第一步,当时,在张玉良的主张下绿地与中煤集团合作将罗泾港煤炭配送、中转基地同时建成上海市能源储备基地。

随后经历了房地产、能源、汽车、基建、酒店等多元业务后,到2015年上市之时,绿地正式提出了“3+X”(即:房地产+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的协同发展战略规划。

除房地产外,绿地大基建承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市政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绿地大消费布局全球商贸、进口商品直销、酒店、旅游、会展、汽车服务等领域;绿地大金融深耕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资产管理及资本运作、科技金融四大业务板块,

四大产业加上后来的健康&科创,组成了绿地现如今庞杂的产业集群。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