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磷酸铁锂放量

2025-04-02

  当升科技(300073)

  事件:3月31日,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0%;营业利润5.30亿元,同比下降76.15%;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降75.48%;扣非后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4%;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60%;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20.68亿元,环比增长4.23%,同比下降19.96%;净利润755万元,环比下降95.75%,同比下降98.26%。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99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24亿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9251万元、中科电气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购买结构性存款收益4320万元,而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549万元;2024年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计7111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4553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91万元。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正极材料需求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1285.90万辆,同比增长36.10%,合计占比40.92%。2025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83.60万辆,同比增长52.24%,合计占比40.33%。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其中出口197.1GW。2025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208.1GWh,同比增长89.2%;其中出口38.6GWh。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2025年1月,商务部等印发《关于组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25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和性价比提升,总体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存两位数增长,对应正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248万吨,同比增长30.35%。2024年出货335万吨,同比增长35.08%。其中,磷酸铁锂出货246万吨,同比增长49.09%,磷酸铁锂出货占比73.43%,出货占比较2023年提升6.9个百分点;三元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持平;钴酸锂出货10.5万吨,同比增长25.0%。钴酸锂出货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IDC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23亿部,同比增长5.04%,预计2025年仍将小幅增长。

  公司锂电材料业绩短期承压,预计2025年恢复增长。2016-2022年,公司锂电材料营收总体持续增长,其中2021-2022年持续翻倍增长;2023-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营收持续回落,主要受行业价格下行影响。具体至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合计实现销售10.0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0.53%。全年营收74.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35%,其中多元材料营收51.48亿元,同比下降62.82%;钴酸锂4.72亿元,同比下降25.39%;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17.54亿元,同比增长1288%。公司锂电材料主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和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其中,公司高电压多元材料体系实现5/6/7/8系全覆盖,高镍和超高镍多元材料性能行业领先,牢固占据国际一线高镍多元材料供应链,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并用于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市场,并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测试和市场推广;磷酸(锰)铁锂持续升级,满足车企和储能系统客户需求,并实现连续月度近万吨级出货;4.5V、4.53V钴酸锂已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并处于小批量试产中,高倍率钴酸锂产品在无人机、航模等领域逐步扩大。截止2024年底,公司合计产能12.9万吨,同比增长55.4%,产能利用率80.16%,预计2025年将新增8万吨磷酸(锰)铁锂高端产能,全球产能建设有序推进中。

  展望2025年,预计公司锂电材料业绩将恢复增长,主要基于如下几方面:一是锂电正极材料需求仍将受益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其次,正极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跌幅将趋缓,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受海外钴供给扰动影响或上涨。第三,公司海内外客户优势显著,海外市场已与LG新能源、SK on、三星等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内与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强化合作关系。第四,公司坚持“销研联动、技术先行”机制,加速创新和产品升级,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高端产品,并通过投资参股、合资运营、技术合作等深度绑定战略大客户。第五,公司加速推进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化进程。固态电池材料商业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报告期内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公司在半固态/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方面均积极布局,如固态电解质已开发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硫化物、卤化物等多个技术路线,其中成功开发的氧化物及硫卤化合物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目前多款电解质产品已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预计2025年稳中略升。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2.38%,同比回落5.68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0.36%,环比第三季度回落1.05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分行业毛利率显示:智能装备业务为31.65%,同比回落4.71个百分点。而锂电材料业务为11.99%,同比回落5.90个百分点,其中多元材料为16.16%,同比回落2.92个百分点;钴酸锂为9.78%,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为0.52%,同比回落0.53个百分点。结合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考虑公司规模效应及产品结构,预计2025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稳中略升。

  公司管理和财务费用增长。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2.10亿元,同比增长13.91%;财务费用-1.10亿元,同比增长57.19%,主要是2023年汇兑收益和利息收入较高。伴随公司2025年营收恢复增长,预计公司费用支出总体在合理水平。

  关注长期供货协议和战略合作落实情况。2025年3月,公司公布供货协议:一是与SK On协议约定:SK On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向公司采购17000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公司优先将其芬兰和中国工厂的产能分配给SK On,SK On优先将其新项目分配给公司,双方就2026年至2028年非约束性额外供销11万吨左右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合作事宜将进行后续协商;产品价格根据约定定价公式进行确定;二是与LGES签订长期供货协议:LGES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向当升科技采购110,000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协议约定的采购量为双方预测的需求量,实际以协议执行情况为准,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协议金额预计140亿元。上述供货协议彰显国际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的认可,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后续关注落实情况。2025年2月10日,公司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双方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锂电池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及推广等领域具有各自的显著优势。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经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同意在产品供销、技术合作、产能布局、上游资源开发、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产品供销方面预计未来3-5年,双方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磷酸(锰)铁、钠电前驱体、固态前驱体、聚阴离子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的合作量达3-10万吨/年。

  关注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展。2025年3月,公司公布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拟向公司控股东矿冶集团发行不超过151950232股股票,发行前矿业集团持股比例为23.19%;发行价格为26.66元/股,矿业集团认购金额不低于8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完成后,矿业集团持股占比提升至28.48%,发行后有助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3月12日,公司收到交易所审核通过的公告。

  增持彰显公司管理层信心。截止2025年3月5日:公司股权增持计划已通过“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云南信托-与奋斗者同行当升科技员工持股第五期管理服务信托”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合计1,203,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4%,成交均价为39.28元/股,成交总金额4726万元。公司股权增持计划的锁定期为12个月,显示公司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暂不考虑非公开发行股票影响,预测公司2025-2026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34元与1.85元,按4月1日40.85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30.45倍与22.04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略偏高,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