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区域战略升级,对公业务提速

2024-11-06

  重庆银行(601963)

  投资要点:

  核心管理层更迭完成,公司经营平稳过渡

  公司现任董事长杨秀明于2024年3月正式任职,曾供职于农业银行,现任行长高嵩于2023年9月正式任职,曾供职于交通银行、渝农商行。新领导均深耕重庆,并且均具备丰富的银行业管理经验,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发展动能。在核心管理层更迭期间,业绩表现平稳,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9%、3.8%,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3.7%。

  预计未来3-5年贷款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

  中央对重庆赋予更高的战略定位,区位红利有望加快释放。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战略定位。为了激发增长动能,重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近年来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均超过4000亿元。多措并举之下,重庆市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2024年上半年,重庆GDP增速在全国各省及直辖市中位居第二,高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9月末,重庆银行资产规模约为8241亿元。展望后续,在重庆市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过程中,重庆银行有望依托对公业务优势、区域布局优势等,加快贷款投放,从而迈入万亿城商行俱乐部(资产规模),我们预计未来3-5年内,重庆银行的贷款增速有望维持在10%以上。

  风险管控成效明显,资产质量边际向好

  重庆银行加大存量风险处置力度,在2021-2022年加大核销。重点领域批零业、电力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都实现明显压降。与此同时,重庆银行加强信用风险防控,不良生成实现明显下降。2023年以来,虽然零售的行业性不良暴露开始加速,但重庆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生成率仍实现大幅下行。2024年上半年,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仅为0.21%,较同业平均水平低19bp。在“控新降旧”并举之下,重庆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率、关注率明显改善,重庆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

  信用减值计提压力减轻,有望释放利润空间。自2022年以来,信用成本不断下行。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信用成本已经低于大多数城商行。展望后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抬升。

  存款成本率加速改善,净息差企稳态势更明显

  2024前三季度,重庆银行累计净息差较2023年全年的降幅为17bp,明显小于城商行降幅(28bp)。

  负债端,成本率进入加速改善区间,改善速度快于同业。2023年、2024年上半年,重庆银行存款付息率的降幅分别为21bp、23bp,均大于上市城商行平均降幅(6bp、11bp)。这背后的原因在于,重庆银行加强了对公存款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同时,在对公业务基本盘进一步夯实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对公客户需求,加强存贷两端有效联动,有效压降对公存款成本。我们认为,展望后续,随着前期高成本存款陆续到期,结合严控结构、降低续作成本,负债端的改善空间较大,从而能够对稳定息差提供更多助力。

  资产端,城投化债和互联网贷款压降的冲击已经消化。2024年上半年,对公贷款价格下行已经趋于平稳,与此同时,重庆银行也在化挑战为机遇,积极配合重庆市化债,抓取机会,承接相对优质的城投债务,对贷款投放形成了一定的支持。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对公贷款收入的贡献不减反升。我们预计,化债对公司贷款业务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退。同时,消费贷的调整已经基本结束,消费贷规模实现企稳回升,对净息差也不再形成拖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重庆银行2024-2026年贷款增速有望维持在10%以上,叠加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9%、4.2%、5.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5%、8.4%、9.0%。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重庆银行经历资产质量的波动,与此同时,城投化债和互联网贷款压降也对净息差形成了冲击,因此PB估值持续下滑。

  我们认为,这些压制估值的因素都在逐步消解。一方面,在风险管理“控新降旧”并举之下,重庆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率、关注率、不良生成明显改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信用减值计提压力减轻,利润释放有空间。另一方面,城投化债和互联网贷款压降的冲击均已经消化,不再对净息差形成拖累。

  在中央对重庆市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定位之后,区域红利有望加快释放,重庆银行的成长性进一步凸显。重庆银行有望依托其对公业务优势、区域布局优势等,加快贷款投放。根据历史估值法,2021年2月上市以来至今的平均PB估值为0.64倍,截至2024年11月4日,PB估值为0.59倍,考虑到估值压制因素逐步解除,叠加成长性逐步凸显,估值有望进一步回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信贷扩张低于预期;资产质量反复;息差下行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