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601985)
核心观点
发电量持续增长,新能源业务业绩有所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09.73亿元,同比增长9.43%;实现归母净利润56.66亿元,同比减少3.66%。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07.00亿元,同比增长6.41%,环比增长2.11%;实现归母净利润25.29亿元,同比减少10.40%,环比减少19.37%,主要系公司对中核汇能持股比例由70%下降至62.7074%及中核汇能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1.71%所致。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电量1217.76亿kWh,同比增长15.65%;累计上网电量1151.04亿kWh,同比增长15.92%。
机组有序建设,装机规模稳健增长。截止6月30日,公司核电控股在运装机26台,装机容量2500万kW,其中秦山二核2#机组由67万千瓦扩容至70.8万kW;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85.90万kW。8月10日,金七门1号机组FCD,预计2030年商运,公司在建装机达1513.8万kW,2025-2027年分别将投产1/2/4台机组。公司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3322.49万千瓦,包括风电1034.18万千瓦、光伏2288.31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165.10万千瓦;控股在建装机容量1044.75万千瓦,包括风电184.97万千瓦,光伏859.78万千瓦。上半年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增加362.87万千瓦,其中风电增加76.29万千瓦,光伏增加286.58万千瓦。
首次进行半年度利润分配。公司首次进行半年度利润分配,拟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02元,股利支付率7.27%。
核能利用三步齐走,布局先进核电技术。三代核电方面,公司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田湾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累计供汽超300万吨;“和福一号”同位素品牌首批商用堆产同位素产品投放市场。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在拥有“华龙一号”、“玲龙一号”、CAP1000、VVER、高温气冷堆等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首台百万千瓦商用钠冷快堆CFR1000初步设计,具备上报审批条件;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同日挂牌成立,中国核电上市公司投资100亿元持股6.65%,集团持股50.35%。
风险提示:电价下调,用电量增速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核安全风险。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盈利下降,参股中核汇能比例降低,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95.9/100.0/111.5亿元(原为103.8/113.6/127.1亿元),同比增速9%/4%/11%,对应当前股价PE为19/19/1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