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2024年三季报点评:在手订单充足,业绩继续创同期新高

2024-10-31

  华秦科技(688281)

  事件:公司10月25日公告,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38亿元,+22.55%),归母净利润(3.09亿元,+14.41%),毛利率(54.61%,-4.23pcts),净利率(39.55%,-4.44pcts)。24Q3实现营收(2.53亿元,同比+14.77%,环比+6.34%),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8.01%,环比-7.26%),毛利率(51.42%,同比-8.77pcts,环比-2.25pcts),净利率(34.66%,同比-3.42pcts,环比-5.37pcts)。

  航发及军机行业隐身材料核心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为隐身材料、伪装材料及防护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我国重大国防武器装备如飞机、主战坦克、舰船、导弹等的隐身、重要地面军事目标的伪装和各类装备部件的表面防护。公司亦围绕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先进新材料产业领域持续进行业务布局,开拓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声学超材料等业务或产品,逐步成长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核心供应商。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继续创同期新高: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7.38亿元,+22.55%),归母净利润(3.09亿元,+14.41%)稳步快速增长,业绩持续创新高。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公司客户型号任务持续增加,小批试制新产品订单陆续增多,产销量稳步提高所致。公司毛利率(54.61%,-4.23pcts),净利率(39.55%,-4.44pcts)同比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公司收入增长同时,受控股子公司建设影响,相关成本支出较大,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公司三费率(9.94%,+4.57pcts)快速增长,其中管理费用(0.52亿元,+76.81%)快速增长,主要受子公司规模扩张,相关费用增加影响。财务费用(0.09亿元,+234.67%)增长,主要是公司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贷款利息和贴现手续费增加所致。

  存货、合同负债快速增长:公司24Q3存货(2.43亿元,较年初+94.03%)快速增加,主要受公司发出商品及合同履约成本增加所致,未来有望转化为利润表,持续增厚公司盈利;公司合同负债(0.32亿元,较年初+115.03%)明显增长,主要是公司销售合同项下的预收账款增加,公司2024年1月18日、31日连续披露两份隐身材料大额合同,合同金额分别为3.10亿元和3.32亿元。7月5日,公司又披露重大合同,金额1.32亿元,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需求旺盛。

  围绕高端新材料板块丰富布局,持续打开公司增长空间:军工领域,公司以隐身材料、伪装材料为基础,在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是航空发动机领域布局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增强型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为此成立了华秦航发(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与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材);民用领域,公司以民用高端新材料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声学超材料、重防腐材料、高效热阻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系列民品并大力拓展其在国家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并成立华秦光声(声学超材料)。公司持续提升产品序列,拓展市场,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公司新拓展业务与项目持续推进:子公司上海瑞华晟和华秦航发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建设工作,预计在24Q4部分产线进入设备调试、试制阶段,业务主要覆盖航空发动机热端用结构件、燃气轮机热端用结构件及航空器机身热端用结构件;华秦光声在声学实验室、发电站噪声治理、风洞实验室、建筑吸声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业务进展,并积极开展航空、水下航行器、高速列车等声学超构材料的跟研,处于成果转化推广阶段。

  武器装备隐身材料应用深度广度不断提升,促进隐身材料公司快速成长:随着武器装备侦查手段以及现代电子战的快速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对应的雷达、红外隐身等技术将得到大范围的发展应用,隐身材料应用从深度广度都将有快速的提升。目前我国在隐身材料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但整体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批产,将带动隐身材料需求应用,尤其是新型号装备的加速列装,隐身材料的单装占比有望不断提升,不断促进隐身材料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我国隐身材料核心供应商,技术先进且地位实力深厚,我们认为:

  1.下游客户的旺盛需求是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保障,目前公司行业先发优势明显,处于行业竞争有利地位,随着未来隐身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领域的丰富和拓展,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营收;

  2.公司持续做好产业链战略布局,依托子公司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公司目前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智能制造、声学超构材料、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布局有望增厚未来公司业绩;

  3.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壮大研发队伍,稳固自身的研发优势和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有望在未来持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产品先发优势,占据市场有利位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62亿元、14.58亿元和18.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亿元、6.13亿元和7.50亿元,EPS分别为2.57元、3.15元和3.85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25元,对应2024-2027年预测EPS的49倍、40倍及32倍PE。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降,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新布局业务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