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4月销量腰斩,释放强烈信号,不是没车可卖,是老百姓不敢买车了

有车以后 2022-05-20 18:23 4.9w阅读

随着4月份各个厂商的销量陆续出炉,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似乎都不为过。从厂商的销量数据来看,截止5月11日,公布销量的单一品牌和厂商中,可能除了比亚迪销量超过10万辆之外,其他之前销量规模很大的车企,都在销量层面遭遇到了腰斩。比如上汽大众,4月份销量仅为30008辆,去年4月份的销量为10.8万辆,2/3销量“蒸发”,长安自主系、长城、吉利、江淮等品牌销量也呈现了大幅度下滑的态势。

放在总体销量层面,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04.2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5.7%,环比3月下降34%。更加重要的是,4月份国内乘用车104.2万辆的销量数据,基本上跌到了2011年4月国内乘用车的销量水平(101.3万辆),一夜回到11年前,销量腰斩,都是贴在4月乘用车市场上非常令人揪心的标签。

4月份厂商销量纷纷下滑,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奥密克戎的肆虐!4月份奥密克戎席卷上海、吉林等汽车生产主要城市和省区,并且造成了这些地方一定程度上的停摆。而且由于奥密克戎的传播速率很高,导致很多地方“出门难”“进门难”,进一步影响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流通,以及消费者购车的便利性。总体来说,4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锐减,主要责任的确需要奥密克戎来承担。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奥密克戎可以被动“背锅”,但是奥密克戎却不可能主动“补偿”乘用车市场参与者们的损失,也不可能为已经发生的市场危机“买单”。事实上,随着4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厂商销量和总体销量的腰斩,已经释放出一些危险且强烈的信号了。

关于4月份乘用车销量锐减,大家的普遍态度都是因为产量不足,导致了销量锐减,实际上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从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4月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

换而言之,实际上当前经销商的库存压力非常大,有大量的车卖不出去,所以虽然有些车企的销量可能是因为产量不足受到了影响。但是从全局来看,新车供应还是很充足的,产量不足并不是影响市场销量的核心原因。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这恐怕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乘用车需要直面的现实了,那就是老百姓不敢买车了。我们提到老百姓,大多数时候想到的就是那些消费能力不是很强,抵御收入风险能力不是很足的人们,那些富商巨贾很难被普通人归入老百姓的行列。

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在疫情存在的这三年时间里,很多人的收入遭遇到了冲击,有很多人甚至失去了工作,收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奥密克戎传播效率极高的大背景下,很多老百姓是不敢买车的,而有这种顾虑的消费者数量是非常大的。

实际上,随着奥密克戎的传播以及造成的影响,正在深刻地重构人们的资产管理态度,也就是说,对于很多收入并不是很高,或者可能存在波动的老百姓来说,将更多的资产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可能要比买车更加理性。

而在过去的4月份,有机构预测国内CPI或涨至2%!何为CPI,通俗一点说,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CPI越高,则表示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了上涨,老百姓用在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上的花费比例要更大。既然是这样,那么老百姓在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上的花费比例大了,那么必然会削弱在汽车等大宗消费上的支出比例了。

当然和奥密克戎伴随而来的就是油价的上涨和新能源汽车的全行业涨价。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内油价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阶段,95号汽油的价格超过了9元/L,而且目前并没有丝毫的迹象显示,短时间内油价会迎来大降。这对于很多准备购买燃油车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对用车成本的预期就非常悲观了,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燃油车的购买热情。

国内油价上涨,有一些消费者便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结果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全行业涨价,在新能源汽车使用短板并没有被根除的情况下,价格还涨了,这让很多消费者更加焦虑。所以在油价高位运行和新能源汽车涨价“两头堵”的情况下,很多老百姓自然不敢贸然出手买车了。

所以4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量腰斩,虽然有一定原因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在我们看来,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乘用车生产、销售等上下游产业,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很多老百姓对买车这件事的态度。当更多的不确定产生,老百姓更愿意将收入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和服务,自然就不敢在买车这件事上花去大量资金了,这可能才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乘用车市场需要直面的境况。

来源:有车以后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